“真主无元,湛寂常然”
“真常之道,妙而难名,功用昭彰,强称景教”
一方是以官造四大宗匠之一张遂为首,钦天、将做同僚出身的僧俗众,另一个团体,则是大秦人塞拉弗为首依附我家的胡商以及同文馆的通译们。
在他们这外,还有一个不象小团体的团体,诸如智空、本护、方白虹之类,纯粹松散的站着,饶有趣味的看热闹的存在。
我听了一会,就笑起来。
他们正在用各自的教义辩经说法,争辩的内容贯通中外东西,更有历史典故,倒也趣味昂然。这也是这个时代的一大特色,大唐对宗教有相对严谨的管理体系,除了本土的佛道两教部分传统宗派以外,朝廷禁止其他宗教在寺院以外的地方传道说法,因此在这种社交场合上,不同宗门之间的辩法,也有变相为自己信仰宣传的意味。
基本这个院子里看热闹的人,代表了相当部分未来的官吏和将领,因此在这里辩法,影响力也不能说不大,如果能得众人信服,不用多久,也能传到安景宫去。
争论的理由也很简单,只是人生态度之争,景教觉得佛门太消极不作为,而佛门觉得景教的思想是强出头,太容易沾染因果是非,于是找来各自支持者争辩起来。
而张遂的老师兼养父,就是大名鼎鼎已故密宗领袖“大慧禅师”僧一行,僧一行出身名门,学贯东西纵横古今,更师从开元三大士之一的国师不空上人,曾经作为内传弟子的张遂也传的几分精髓,旁征博引包罗万象,不但有密宗法门的《大月经》、《金刚顶经》、《苏悉地经》、还有出自禅理、法相的他山之妙,虽然是引经据典,但是那些本来枯燥深涩的佛事,在他说起来深入浅出的生动有趣。
而这个塞拉弗也不简单,就是当初那位被小丫头喊成波斯猫,左右眸一对异色的景教僧人,据说出身贞观年间初代镇国**王阿本罗一脉,师从大德僧罗含,已经是个宣主持(主教),要说异域三大夷教中,以景教最得唐朝上层赏识,破例特许其在长安以外建寺。
虽然小丫头最后没有如愿把他当作宠物来养,但总算也因此进入我家的门下的圈子内,他现在不但是雨儿的番文老师,还负责童子军的部分课程,还领有同文馆大秦文著的翻译项目,当然作为交换,他也获得印刷经文和学说,以及在流民大营里设立礼拜堂,有限传教的许可。
他的辩词,就相对朴实无华,出自本土化福音书的序听迷诗所经、一神论、宣元至本经、大圣通真归法赞、三威蒙度赞、志玄安乐经、宣元本经、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