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因为多少得到一些事先警告,侥幸没有象历史一般自杀在邺城,但也属于损失惨重的行列,回到南阳部曲几散尽,又因为被人上告无法约束部下,纵兵为乱地方,而正在焦头烂额,若不是他的位置实在要紧,又有颜真卿和监军中使薛道,为之说项,早被夺拿掉了,因此他现在正是夺职白身留用。
作为襄阳名义上的管辖,他将负责善后。
“回大人,已经在城外云居寺侯命了”
襄阳县城西约有始建于贞观年的云居寺,附近就是诸葛故乡的隆中,最大的优点是河谷纵横,够偏僻,适合藏兵。其中有擅长城池巷战出名的商州义勇两营,和一个龙武跳荡营,以及南阳节度使仅剩的两营牙兵。只要一个传讯,就可以火速赶到。
面对成都的诰书,鲁炅毫不见意外的表示了服从和配合。多少让人不由有些惊觉起来,这位本来是西北朝廷扶植起来,用来制衡山南大营崔圆,并且监控长江中游永王的南阳节度使,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倒向了成都方面,或者说他一开始就是那方面的人。
为了保证成功率,城外靠近水门的船队里,也有一个营的善水健儿在待命夺门,并且准备用火油弹封锁襄阳水营。
楼板蹬然有声,下面传报,负责交涉的杜佑已经回来了。
自东汉以来襄阳就富庶繁荣,文化发达,城南一带号称“冠盖里”的名士辈出之所。
从与王维齐名的孟浩然,到与李峤、苏味道、崔融号“文章四友”的修文官直学士杜审言(杜甫的祖父)、考功员外郎杜易简、李唐复辟的神龙革命第一个功臣——宰相张柬之,乃至本朝的礼部尚书席豫、天宝末年进士鲍防。都出自此地,其中又以杜族最盛。
自西晋名将杜预开府襄阳以来,已经是第十三世了,族人子弟众多,连京畿道的宰相世系之一的杜门,也从其中分出来的,因此交涉的任务,就交给了在龙武军中奋斗的年轻族人杜佑。
本来还有一个更好的人选,道路平静后,杜甫全家已经接回来了,他和他的祖父杜审言,一直是作为鼓励杜族子弟去奋斗博取名声和地位的典范。
不过这位我纯粹是供起来当招牌,能心情好之下,写两首感恩诗给我传世就算不错了,我还给他弄了个言官的身份,可以在各种文抄和载体上,名正言顺的大肆抨击社会黑暗,多写点三关三吏什么的脍炙人口的名做,揭露这既丑陋又美丽的世界,象牛邙一样叮一叮那些达官贵人们,已经麻木不仁的面皮和心肠。
从这点来说,相比没事就容易喝高上头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