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1503章 不倒的红旗(500月票加更)(1 / 3)

所谓的爆点,就是像《英雄儿女》中王成那句“为了胜利,向我开炮!”,或者是《***》中主角举起炸药包高呼“为了新中国,前进!”,又或者是只剩下一只胳膊的孙德胜独自一人向鬼子冲锋,这样可以点燃观众激情的场景。

这些场景可以是虚构的,因为文艺作品和现实还是有些不同的,文艺作品是现实的升华,让美变得更美,让丑变得更加丑恶,如果一切都按照真实的来,那就不是文艺作品,而是报告文学或者纪录片了。

要想在《高山下的花环》中加入爆点,最合适的毫无疑问就是梁三喜牺牲时候的场景了,在原作中,梁三喜牺牲时候是这样描述的。

“北京”作战勇敢,却因为数发十年动荡时制造的臭弹而失去战机,被敌人杀害;九连终于站在了364高地主峰上,就在大家欢庆胜利时,残敌打来冷枪,梁三喜为救赵蒙生而中弹,临终时,他右手紧紧攥着左胸上的口袋,有气无力地对赵蒙生说:“这里……有我……一张欠帐单……”在他上衣口袋里战友们找到一张染血的欠账单,上面记录了的每一笔借款,共计六百二十元。

这个剧情不能说不好,只是容易让人想起老革命影片中用过多次的桥段,烈士在牺牲时候总惦记着让战友帮自己交上最后一笔党费,同样的桥段用多了,就容易让观众觉得审美疲劳,而且这段会让观众觉得有些压抑,情绪难以爆发。

那么改成什么好呢?沈隆在脑海中飞快地搜索着关于这场战争的影视作品、文学小说,乃至是新闻报道,最终他脑海中的画面定格在一面红旗上;这面红旗可以说是整场战争给人们留下最深刻、也最为经典的记忆之一了吧?

这场战争留下了许多展现我军英勇气质的经典画面,其中最经典、传播范围最广的有三组画面,第一张是骨头最硬的侦察兵周秋波被行刑前的照片,一位我军侦察兵深入敌后侦查,被敌军炮弹震晕俘虏,敌军叫来外国记者,想拍下他临死前胆怯的样子。

拍照时,他们威逼周秋波跪下,借此来污蔑我军形象,鼓舞己方士气,然而这位骨头最硬的侦察兵深知这一点,他誓死不跪,挣扎着站起来,双眸透着愤怒的光芒。

第二张是一副油画,一名蒙着双眼的军人屹立在天地之间的油画,这名军人是“一级战斗英雄”史光柱,在收复老山的战斗中,史光柱是某团四班班长、代理排长;在攻打敌军阵地过程中,史光柱先后四次八处负伤,左眼球被打掉了,右眼球被打进两块弹片,一直坚持指挥战斗,带领全排攻占了57、50号高地,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