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678章 制砖机(2 / 3)

然,当时西安的房价更低,四万块够他买好几套的,要是他像郑渊洁一样买上几套房存放读者来信,到现在翻个十来几十倍一点儿问题也没有。

而且路遥不光有稿费的收入,1991年底,也就是《平凡的世界》获奖后不久,他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和“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开始享受国家专家津贴和陕西省专家津贴,加上这些,绝地是当时的富裕中产。

或许这些钱并不算多,实际上也配不上路遥的作品,但路遥穷还真不是因为稿费少,而是他的消费习惯,他的烟瘾很大,一天抽两包以上,抽的都是好烟,他喜欢喝咖啡,喝的都是好咖啡。

路遥参加会议,从不吃组织方安排的早餐,即使伙食很不错。非要去一家咖啡店吃西式早点,80年代,咖啡店很少的,并且很贵,一次大概要5块钱左右,虽然路遥每月的工资才40元左右,但他才不在乎呢,他说,“像我们这样出身的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看不起自己,需要一种格外的张扬来抵消格外的自卑。“

换算成现在的概念,差不多相当于年入百万的金领,动不动就要吃一顿上万块的怀石料理,抽高档古巴雪茄,这样还想不受穷,怕是有点难。

沈隆接过钢笔在刘建国的笔记本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也是他第一次给人签名,刘建国拿到签名后高兴地很,等下一期的《收获》到了之后,他就能拿着签名去给自己的朋友们显摆了,说不定还能凭此赢得某个姑娘的青睐。

“孙老师,等样刊寄过来的时候,我给您送家里吧!”刘建国殷勤地说道,和对待一般办事人员的态度截然相反。

“谢谢,不过不用了,我地址留的是《黄原文艺》贾老师那儿,到时候贾老师会帮我转交的。”沈隆婉言谢绝,然后带着厚厚一摞钱离开了。

到了新的一周,周中的时候天突然下起绵绵秋雨,工地上不得不停工了,沈隆难得的得到了假期,他白天在街上四处逛逛,去百货商店瞅瞅有什么适合送给田晓霞的礼物,自己老是收晓霞的礼物,怎么也得回赠一二才是。

晚上回到窑洞里,点起油灯继续写作,很快就把《老井》写完了,又开始琢磨着新的故事,这次又该选择什么作品呢?

要不去抄《秋菊打官司》?或者《一个都不能少》?啧,我为啥老找张艺谋的作品薅羊毛啊?沈隆忍不住咧了咧嘴,还是换个题材好了。

不管是《黄土地》也好,《老井》也罢,这两部小说都带有一股子浓浓地过去的味道,沈隆还是希望能写点更积极向上一些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