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农业大产业(2 / 4)

重活不是重生 樱桃洼 2993 字 2022-02-20

,华--夏农民自己留种,根据气候变化、需求变化,不断筛选和优化品种,这一以农民为主体的种子系统成为维持华--夏农耕传统的生态根基。

凭借这一种子系统,现如今的华--夏养活了十几亿人口。同时,在这一生态体系中,农民同时也保护着全球75%的种子资源,实现着农民与自然、生产与环保的和谐发展。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国内人口与耕地两个数字之间的差距将越来越大,目前华--夏拥有全世界21%的人口,但只有9%的耕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我国将如何提高单产来养活日益增长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

从过去100年的世界农业发展经验看,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60%来源于种子技术。

生物育种技术和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可以快速突破技术瓶颈,逐步逼近农作物的理论潜力产量,是有效解决粮食高产问题的重要技术方法。

目前,我们最熟悉的两种先进育种技术,就是杂交育种和转基因育种。

杂交育种就不用多说了,无论是杂交水稻和杂交小麦,我国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袁老先生的杂交水稻技术,已经走出国门,正为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缺粮问题发挥显著作用,被世界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但杂交小麦就不为大众所知了,事实上杂交小麦上的成就同样伟大。老祁提供的资料上有介绍,小麦专家茹教授经过十余年的改良和杂交,再过几年,育成了温敏雄性不育系BNS,把“半不育”变成了100%不育系,“啃掉”了杂交小麦研究中“最硬的那块骨头”。

茹教授接连培育出“百农64”“矮抗58”“百农4199”等常规小麦品种,其中,“矮抗58”以其高产、优质、抗病等特性,被称为“黄淮海第一麦”,成为中--国小麦播种面积第一大品种,并在2013年度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至于转基因技术,佘老师还说不出好坏,祁景焘却有老祁提供的资料介绍。在老祁那个资信发达的世界,转基因技术闹得沸沸扬扬,不管大家是不是真的了解转基因技术,反正都能就安全问题说上个一二三,支持转基因和反转基因两派一直吵得不可开交。

老祁对转基因技术的评价就是——技术无好坏,转基因技术就跟核武器一样,不一定要用,但一定要有。

老祁认为,我国两大主粮育种上的优势,并不能掩盖在种子商业化方面的巨大劣势。

近30年来,农民传统的育种实践已经遭遇了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