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一百二十四章 杨御史的厚黑学(3 / 9)

帝师 来自远方 6543 字 2022-02-13

取的路费,五成送回内库,四成购买粮食棉衣,供边军所用。余下一成,多数打点都司上下,少数落进自己口袋。

无论如何,辛苦费总要有点。

天子高举轻放,都司体会圣衣,也未落井下石。杨公公成了不倒翁,无论御史怎么参,左摇右摆,就是不倒。

论起奉旨贪污,在杨公公面前,刘公公和杨御史都属小字辈。

后因反对声浪委实太大,辽东都司也扛不住,杨公公上言请罪,主动撤销关卡。然而,关卡没了,官道旁的“茶水摊”取而代之。路费变成茶水钱,照收不误。

对此,御史也是没辙。

设立关卡,自当义正辞严加以痛斥。路边几个茶水摊,如何弹劾?

杨公公办事聪明,茶水摊的掌柜都是民户和退役边军,借收路费的机会赚些钱财,基本是民不报,官不究。

商人不在乎几个“茶水钱”。

在茶水摊买过“茶点”,领了“凭证”,附近卫军都会行个方便,知机的盗匪也少有杀人越货。

有了富裕,当地村人也能得到实惠。

御史再上疏,未必会得赞誉,八成还会被百姓骂一声,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茶水摊的功用,不只为收钱,更为盘查往来商人。如人夹带铁器等严禁之物,一经发现,人货俱要截留,并交卫所镇抚使,严查是否和鞑靼勾连。

这样的事情,边军不好做,镇守太监就没那么多顾忌。

外部矛盾激化,内部矛盾自会消弭。

当下,鞑靼盘踞在明朝北疆,呲牙咧嘴,状似一条恶狼。

边疆重镇,文武勾心斗角,宦官御史不睦,平日里吵架乃至抄家伙上,都算不得稀奇。但有鞑靼在侧,必要时,总是能拧成一股绳。

牢靠与否,需时间考验。

总的来说,在边疆日久,不是数典忘祖,坏得流油,在大是大非面前,还是能守住底线。

这样的情况,杨瓒知道,朱厚照更加清楚。

查看舆图时,特地对照北疆送回的密报,标出各处关卡,同驿站加以区分。他清楚记得,镇守蓟州太监效仿辽东,同在重要通路设立关卡,盘查往来。

商人市盐市粮,不超过一定数额,朝廷并不严格限制。但铁器绝非可交易之物。别说兵器,便是日常炊具,都不许带出关口。

这些人敢夹带铁器,究竟有几个胆子?

“这些商人的身份,可能查明?”

“回佥宪,口音很杂。卑职仅能听出,有两人来自晋地。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