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30章 红柳为媒,催来种羊(2 / 4)

中国大纺歌 顾章泽328 3792 字 2022-02-13

绍,所以我现在想听听张团长介绍一下你们塔格特团场是如何克服这些不利因素来开垦荒地、降低土地盐碱度,从而保证棉花、小麦和饲料牧草丰产丰收的!”

张文才团长听罢,哈哈大笑的回答刘德仁教授说道:“刘教授不愧是治学严谨、认真细致的细毛羊育种改良事业领头人,一针见血地指出来了我们塔格特团场发展农牧业所面临的不利因素!但这正是我们塔格特团场广大干部职工自从1960年2月进驻艾比湖畔开拓荒凉的芦苇湖、并正式成立塔格特团场以来所取得的从零起步、白手起家改造荒凉的盐碱地为肥沃农场和牧场的巨大成就,具体做法还是请赵羊棉副团长跟您介绍吧!她是六十年代从南京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毕业的的高材生,也是我塔格特团场农牧业方面的的技术专家!当然,她也是您刘德仁教授在南京农业大学的校友,更是你的姨表妹!”

刘德仁哈哈大笑地回应说道:“工作和学术交流的事情就不要掺杂亲情了,应该实事求是、就事论事,所以我当然愿意听听赵羊棉副团长关于塔格特团场克服大风扬沙的自然灾害,进行垦荒和盐碱地改造的宝贵经验!”

赵羊棉副团长听罢,高兴地向刘德仁教授介绍说道:“我们塔格特团场的做法就是就是尊崇科学,造林防风,降盐压碱。首先,全团干部职工在极端恶劣、困难的自然环境下,克服种种困难,按照国家的整体部署和兵团、师部的统一安排,在阿拉山口前沿修建了一条长6公里、宽50米的“三北”防护林带,并大规模营造条田林、道路林、经济林、生态林,年均造林达到4665亩,这些科学的植树造林措施非常有效地阻挡和减弱了阿拉山口刮来的大风,并使我们塔格特团场初步形成了“一口井、一家人、一片林、一块田、一群羊”的防护林体系和以家庭为基本单元的农牧业生产模式。其次,我们在实践中通过对宜农荒地的开垦,走出了一条‘甜菜洗碱、小麦过渡、棉花收益’的土地改良栽培新模式,成功地做到了‘当年开荒、当年压减、当年种植、当年收益’可喜成效。再次,我们对宜草宜牧的荒地,坚持以梧桐、胡杨、梭梭、红柳等灌木林来固沙固土,并在此基础上补种优质牧草,采取合理放牧、转场养草等措施来防止过度放牧,以利养护好牧草资源,实现养羊业的可持续发展!”

听罢赵羊棉副团长的介绍,刘德仁禁不住连连点头叫好地说道:“你们塔格特团场身处祖国边疆阿拉山口国门的大风口,面临许多自然环境非常恶劣的不利因素,但是你们却用辛勤打造的防护林带为祖国挡住了从国外刮来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