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有踏春的习俗,这年的清明节,虽然细雨蒙蒙,但是仍然挡不住许多的佳人才子到西湖上游玩儿赏景。
奚宣赞便跟他娘说:“孩儿也想去游玩儿一番,不知道母亲大人意下如何?”
奚母说道:“你想去就去吧,只是要早点回来,免得我们担心。”
奚宣赞独自撑着一把油纸伞离开家,出钱塘门,过昭庆寺,往水磨头来。
到断桥四圣观的时候,看见一伙人围拢在一起闹烘烘的,不知道什么事。奚宣赞按捺不住好奇,也挤进去看下热闹。
原来是一个浑身缟素的女孩儿迷踪失路。
那女孩儿见有人询问,连忙一把扯住了奚宣赞,一个劲儿的哭哭啼啼,不肯放手,
奚宣赞走上向前去问这女孩儿:“你是谁家女子,姓甚名谁,家居何处?”
“小女子姓白,名叫做卯奴,在湖上住。我和婆婆出来观景,不想被人群冲散,我一个人没有出来过,记不住回家的路。我认得你,就住在附近,能不能暂时收留我,等我婆婆找来。”
奚宣赞给这个女孩儿打着伞,乘船回到涌金门家中,把事件巨细一一说与母亲知晓,奚母也是古道热肠:“这是助人为乐的好事,倘有人来寻,就送她回去便是。”
自此之后,留在奚宣赞家。过了十来天,正在一起吃饭,听得门外有人吵闹,只见门前一顶四人轿,走出一个皂衣婆婆,来到奚家,看见卯奴,说道:“丫头,你真是担心死我了,好不容易才问到这里。”
奚母请皂衣婆婆吃茶,卯奴向皂衣婆婆道了个万福,皂衣婆婆说道:“算是运气好,遇到好人家收留。不知道是哪个搭救你的。”
卯奴指着奚宣赞说:“是管人救我到此。”
皂衣婆婆说道:“大恩不言谢,不如请恩人到我家做客,略被薄酒以示感激之意。”
盛情难却,奚宣赞便便告别母亲与妻子,和卯奴跟随皂衣婆婆一起,来到了四圣观侧首一座小门楼。皂衣婆婆引着奚宣赞来到里面,一个白衣妇人,出来迎着他们。
那白衣妇人见了卯奴,便问皂衣婆婆:“幸喜寻回我儿,不知道婆婆从哪里找到的?”
皂衣婆婆道:“幸亏这位奚官人好心收留保全,不然只怕要遭遇坏人伤害了。”
白衣妇人连忙答谢不已,奚宣赞连忙垂首躬身拱手。
白衣妇人邀奚宣赞分宾主而坐,吩咐两个青衣女童安排酒来,少顷水陆毕陈,当时一杯两盏,酒过三巡,奚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