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忆昔作少年,结交赵与燕。
☆.☆.☆.☆.☆.
站在河堤上,举目可见不远处的一座村落,这个村子就是寨后。
这里的寨,并非山寨的寨。
在黄河流域,特别中下游平原上,极少有山,但是寨子很多,不过都是土寨。每个自然村落为了防御黄河水患,都自发的在村子周围深挖土来堆起高高的寨墙。
下了河堤没有多远,就是一处高高的土岗,这就是寨墙,也叫淹岗。淹岗意思大致是水患顶多淹到这个岗子为止,或者淹不过这道岗。
淹岗之外就是为了堆积淹岗被而挖走黄土的海子。淹岗跟海子的情形有点像后来的古城墙与护城河。
在寨外有黄河冲击形成的黄土平原,可以供他们耕种,但是三年两头被水淹没,无法让他们安居乐业。幸好附近有山有水,山上有果实有野兽,水下有大鱼有虾贝。所以这个寨里不但有农民,也有猎人和渔夫。
这个寨子并不像周边的赵寨、李村、邹庄、黄集,孙营等寨子一样,那些寨子都是姓氏在前寨字在后,而寨后是寨字在前,姓氏在后。
这个寨子之所以叫“寨后”,并非后氏人聚集之地,只不过是因为土豹子住在这里。因为所有的人都管土豹子叫后土,所以才管小生叫后生。
所谓“后生”,其意有二:第一是“先生为兄后生为弟”的弟;其二是年轻的或者晚辈的男子。不过这里的后生却是另外两个意思:第一个是后氏晚生;第二个就是这个青年姓后名生。
其实小生不算是姓后。确切的说,上古时期还没有严肃的姓的概念,大家都叫他后生是因为他父亲土豹子是个“后”。
某人做了某个官职,尔后他的后代便以这个官职为姓。比如司马、司空、司寇、司徒等。后土和后生就似这种情况,不过不是有意识的,而是历史逐渐的演变。
上古时候是职称在前名在后,,比如帝喾和巫颂,帝和巫是官职,喾和颂是名。到封建社会逐渐才逐渐演变成了姓在前官职在后,一直沿用到现在。比如我们称呼赵大人不可能叫他大人赵,称呼赵经理或者赵先生,不可能叫他经理赵或者先生赵。
那个时候的最高统治者和管理者,被尊称为“后”。“后”这个个官职,相当于现在的CEO。后的妻子称作“后缗”或者也在名的前面冠以“后”。
据研究:“后”上古汉语拟音“goo”,与藏语“hgo”同源,直到汉代,当时的汉语记载羌人首领叫“豪”,亦与“hgo”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