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引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2 / 3)

杀死哈文 木香赵氏 2294 字 2021-06-08

黄河的发展和演变,一直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一百八十万年前,西候度猿人在现今山西省黄河边的芮城县境内出现;

一百万年前,蓝田猿人在黄河岸边取鱼狩猎,生活繁衍;

三十万年前,大荔猿人继续为黄河文明的诞生默默耕耘;

七万年前,山西襄汾丁村早期智人;

三万年前,内蒙古乌审旗大沟湾晚期智人,奏响了古老黄河文明的序曲;

六千年前,黄土地上出现了以半坡文明为代表的母系氏族文化。

从中石器时代起,黄河流域就成了我国远古文化的发展中心。

有巢氏创造树屋居住,燧人氏发明了人工取火技术,神农氏开创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他们拉开了黄河文明发展的序幕。

☆.☆.☆.☆.☆.

由于河流中段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支流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最大年输沙量达39.1亿吨(西元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千克每立方米(西元1977年)。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含沙量35千克每立方米。而长江每立方米水含沙量还不到1千克。

黄河年平均16亿吨的泥沙,如果筑成宽一米,高一米的城墙,长度相当于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的1倍,相当于赤道长度的2700000倍。

老子的观点认为:凡事没有绝对,都有其相对的一面!

黄河对于人类,即有积极的贡献,也有消极的破坏。历史上,频繁的灾害,也使黄河被称为“中国的忧患”。

从新石器时**始,黄河下游流经河北平原,在渤海湾西岸入海,因两岸未筑堤防,河道就极不稳定。

西元前4世纪黄河下游因河水浑浊即有“浊河”之称。

西元一世纪初,有人指出“河水重浊,号为一石而六斗泥”。

唐宋以后泥沙有增无减,这些泥沙中的一部分堆积在下游河床上,日积月累,河床淤高,全靠堤防约束,时久形成悬河。

地上悬河,又简称地上河,黄河悬河河床高度,相对于两岸河堤之外的平原,现已高出五米左右米,有的河段达十米米。

究其原因,乃是黄河夹沙量大,每年约十六亿吨泥沙的四分之一堆积在这一段坡降不大,水流平缓的河床之中,河底逐年淤垫所致。每逢伏秋大汛,防守不力,轻则漫口决溢,重则河道改徙。

也就是说,如果你不人为的主动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