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闰甫赶忙扶着贾务本坐下,说道:“皇上不理朝政,三下江都,西京代王杨侑,东都越王杨侗,两个皇孙年幼无知,被朝臣愚弄。使得军心不齐,难以破贼。”
贾务本道:“皇上尚在江都,岂能因军心不齐,就叛节投降?”
“如今四处是起义军,东都往年收的钱粮税赋,如今无人纳贡。军粮一再吃紧,饷银迟迟不发,军心涣散。反倒是起义军开仓放粮,周济百姓,大得人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呀。”闰甫道。
贾务本道:“你究竟是忠于皇上,还是忠于百姓?”
贾闰甫道:“暴君无道,忠臣枉死;百姓起义,天下大势。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大隋气数已尽,父亲难道看不出么?”
“哎……”贾务本话没说出,到是憋了一口气回去,闭口不言,贾闰甫看父亲有所动心,进而说道:“父亲随张须陀征战,每逢起义军,无不以一当十。如今瓦岗义军不下十万,齐郡官军也就一万,虽说张须陀胜多败少,但是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
贾务本问道:“那……那你想让为父怎样?”
“父亲明鉴,天下已乱,豪杰并起,瓦岗义军,人心所向,不如和孩儿同去投奔瓦岗军。大将保明主,俊鸟登高枝。”闰甫道。
听了一番规劝,贾务本多少有些动心,摸着胡子心有所思,贾闰甫问道:“张须陀欲从哪条路到汜水关?”
贾务本一听,分明是在刺探军情,再看儿子眼神犀利,心中一时坚定不住,便道出了军情:“路经大海寺。”
贾务本虽然不情愿起义,毕竟就这么一个宝贝儿子,贾闰甫执拗起来,老爹贾务本也得言听计从。闰甫道:“孩儿必引义军埋伏大海寺,与张须陀决战。孩儿生死成败,全在父亲取舍。”
“这……”贾务本一心要做忠臣,见儿子处处作对,也不得已生了私心,暗自决定帮助儿子贾闰甫,出卖张须陀。
等到次日黎明时分,贾闰甫告别父亲,偷偷离开隋军大营,直奔汜水关。
到了汜水,翟让、李密早已等候多时,贾闰甫如实相告,李密言道:“既然张须陀途径大海寺,不如埋伏大海寺,剿杀张须陀。”
翟让问道:“如何设伏?”
李密道:“请兄长率三路兵马,沿途迎战,三路兵马务必连败三阵,引诱张须陀到大海寺,到时小弟定可一鼓作气,吞掉张须陀。”众人大喜,都觉得此计可行,翟让便立刻传令出兵,沿途设伏,迎战官军。
话说此时,张须陀已经拔营开进,一路西进,而贾务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