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人,众人密室各座。杨万硕言道:“皇上又杀过辽东了,七十万大军眼看要渡鸭绿江了。”
李密闻听此言,言道:“皇上果然不听皇后劝谏,要执意出兵。何不趁机起义造反?”杨玄感大喜,把杨万硕留在身边,另派人带着家奏章回禀天子,而杨玄感则带着府上左右将官直奔黎阳大营。
黎阳渡口早已囤聚大量粮草,黄河渡口数百艘征调来得五牙战船,已经列队等待装在粮草辎重。
就在此时,隋炀帝的二道圣谕又道,再次催促杨玄感运粮。杨玄感、李密,以及四个弟弟杨玄纵、杨玄挺、杨积善、杨万硕均在大营,杨玄感道:“皇上又派人催粮,该当如何答复?”
李密言道:“下官之见,还需拖延些时日。”
“请细细说来。”杨玄感道。
“主公既然准备造反,必须招募兵马,不如回复皇上,运河沿途盗贼丛生,需征招兵勇,押运粮草。”
“好,就照此计。”杨玄感立刻传命杨玄纵、杨玄挺、杨积善、杨万硕偷放军粮,招募兵勇,准备造反。
四个兄弟分别去办,只留下李密一人,杨玄感问道:“兵丁招齐之日,就是玄感造反之日,以玄邃之见,这天下该如何争夺?”
李密道:“末将有上、中、下三策,可供主公选择。”
“速速道来。”
李密走到中军帐悬挂的地图之前,指图言道:“由东向北,占领涿郡,封锁临渝关,阻截杨广退路,不过十天,七十万隋军资粮皆尽,不降则溃,不战而亡,此上计也。”
杨玄感点了点头,踌躇不决,问道:“中计如何?”
李密道:“举兵西进,攻取京师大兴,灭隋根基,抚其士民,据险坚守,此中计也。”
听了中策,杨玄感思量半天,又问:“不知下策怎样?”
李密又道“这下策么……以精锐之师,袭取东都洛阳,以号令四方。但洛阳城池高大坚固,倘若百日能攻克,隋兵四面增援,则后患无穷。此乃下计也。”
杨玄感听了上中下三策,沉思良久,言道“今百官家眷都在东部,若先取之,足以惊动人心,且洛阳不拔,何以示威?公之下计,乃上策也。”
李密道:“这下策,可是风险巨大啊。”
“玄邃莫忘了,百万人的口粮在我手上。”杨玄感得意的笑道。
......
就在隋炀帝二次东征的同年六月,杨玄感高聚义旗,起兵造反。黎阳岸边,叛军开始赈济穷苦百姓,不明真相的黎民纷纷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