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囊,细细观读,说道:“突厥出兵陇西,大败冯昱、李崇二将,武威、天水、安定、金城、弘化、上都等地纷纷告急,催我部尽快出击,以缓陇西之急。
豆卢勤言道:“只要雁门关不收,河东各地仍在危机之中,必须尽快出兵,收复雁门。”
杨广本想拟奏表功,此时形势紧迫,也只得放下笔墨,思量尽快发兵雁门。杨广言道:“眼下时局紧迫,须尽快出兵雁门。”
河间王杨弘道:“老夫也正琢磨此事,乘胜追击,兵贵神速,不宜拖延过久。”
“好。”杨广言道:“我即刻传令,命豆卢勤为先锋官,鱼俱罗为副先锋,点起三千马步军,即刻出发。”这正是:
分兵五路救围城,隋军骤至似鲲鹏。
但教胡兵败退去,一路肃清至长城。
闲言少续,长话短说,豆卢勤与鱼俱罗二人点起马步军三千,立刻启程。晋王杨广、河间王杨弘等人率大队人马,随后开拔。大军旌旗飘扬,所过之处,突厥残余望风而撤,不过多久,数万大军,驻扎山阴县,兵临雁门关。
三军驻扎,雁门关之地,地貌复杂,东西两翼,山峦叠嶂,其势蜿蜒。杨广不敢贸然出击,便与河间王杨弘、先锋官豆卢勤,选了几名亲卫和向导官一同前往观前探查地形。杨广遍观山势,要冲险恶,难怪是兵家必争之地。
豆卢勤言道:“雁门关东临雁门山,西靠隆山,两山对峙,形如闸门一般,每年大雁往飞两山之间,故称雁门。”杨广遥望山势不仅感叹,如此险山,易守难攻,我若收复,谈何容易。如此雄险,故而后有金代文人元好问做词《阮郎归》,以叹奇山:
别郎容易见郎难。千山复万山。
杨花帘幕晚风间。愁眉澹澹山。
光禄塞,雁门关。望夫元有山。
当时只合锁雕鞍。山头不放山。
面对山势险峻,晋王杨广一时也不知如何对策,便命随行的向导官,依山作画,形成地图,带回营中,研究攻法。
众将得令来到中军大帐,杨广命向导官展开地图,让众将观看。杨广言道:“雁门关处于险山之间,虽有道路,突厥也设了障碍,阻挡前行。”
燕荣说道:“依臣之间,第二可汗奄罗大败,必以逸待劳,不敢出战,如此消耗,于我军不利。不如效仿邓艾偷渡阴平,沿山而下,偷城夺关。”
众人一听,踌躇不定,河间王杨弘说道:“此计奇险,攀山约岩,倘若不慎,坠死难还,恐怕将士有心无胆。”
“哼!”燕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