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263章:这年头,还有人敢造反?(4 / 6)

想法,是要去翰林院准备这些课本的。

然后从李卫良那里了解到,朱英的这个想法,却是错误的,因为在翰林院,关于这些方面的知识,根本就没人知道。

在翰林院的学士们看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这个书,可不是指所有的书,而是仅仅指的是儒学。

放眼大明近三百年的时间,关于百科全书这块,最为出名的,莫过于《天工开物》了。

所以朱英意识到,想要真正的让工业人才储备起来,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提前把《天工开物》这本书弄出来。

天工开物,原本是在明末期,崇祯十年的时候,由明代著名科学家宋应星著成。

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

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

这本书,在当年著作成书后,就传至倭国,中亚,欧洲,即使是在古代信息传播低速下,也是畅销全世界。

然而清朝对其并不重视,这般重要的著作,连四库全书都没有收入目录,很大程度上被抑制住了。

想到这里,朱英继续说道:“我准备召集一批有识之士,编撰一本关于如今大明,各行各业有关的典籍。”

“包括雪花盐的制作方式,白糖,酿酒,木匠,铁匠,裁缝等等所有涉及到民生的知识,都全部收录其中。”

“不知道允熥,对此可有兴趣。”

作为大哥的朱英,对于允熥这个亲弟弟,还是很关照的。

这件事,自然不可能是由朱英亲自去做,因为涉及到的方面太多了,这将会牵扯到很大的精力。

而这件事,说起来也不算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毕竟是收集,而不是自己发明。

但是这件事一旦做成,必然是要流芳千古的。

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这次来到后殿中,朱英就是想让弟弟朱允熥来主持此事。

朱允熥闻言,顿时就兴奋了起来。

简单几句话,就让朱允熥知道,这本典籍对于整个大明来说,绝对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流芳千古这种事情,朱允熥也想不到这方面去。

对于他这个年纪的少年来说,最想要得到的是关注和认可。

大哥能够把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他,显然在大哥的心里,自己还是很能干的。

单单这方面,就让朱允熥感觉到备受重视,心里头开心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