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203章:现在就得把名分定下来(2 / 3)

京师到北平的两千多里路程,从原本的两个月的时间,缩短为七八天左右的时间。

这些通过马拉火车抵达北平的将士,精力充沛,下车就能投入战斗,而且完全不用担心后勤的问题。

只需要携带少许的干粮,后续的粮食马上就能转运过来。

不间断的运输,如同流水线一般,随时都能将军队调集过去。

这还是从京师抵达北平,沿途中加入的军队,只会更快。

军事上如此,这么一条木轨带来的经济效益,更加的超乎想象。

这和大运河实际没啥区别。

非战时期可以起到沟通南北的作用,对于解决目前大明南北汉人尖锐的矛盾关系,有着显著的效果。

定都南京的朝廷,和北面的地域问题将会得到改善,朝廷对于北方地域的掌控力,也会随之增强。

木轨在大量使用下,所产生的养护成本,单单就沟通南北经济利润,完全足以抵消。

木轨随后再可以进行升级。

比如在木轨上包上铁皮,这般耐久也会持续提升,没那么容易损坏。

持续过渡到铁轨的到来。

当然木轨也不是说一条轨道从头到尾直通到底。

可以理解为后世公交车站的概念。

若遇河流,自然就是下车搭船,若遇大山,便就步行爬山。

靠现在的人力去挖一条隧道,那完全就是异想天开了。

遇到不好假设木轨的地段,军队就采取急行军的模式,然后上了车开始歇息,使用干粮。

就算是延长一些时间,也能极大程度的缩短整体所用时间。

木轨的维护交给木轨通行附近的村子,为其适当减轻赋税,这般算下来,养护的成本也不会太高。

且就一条木轨,对于大明来说,并没那么大的负面影响了。

“本不该这么着急。”

朱英有些懊恼。这还是他第一次见到老爷子发火,却是因为他自个还没理顺,便就开始讲述了。

“看来得等老爷子气消了,再寻个时机述说。”

想到这里,朱英便拿出笔墨,开始书写关于木轨的优化方案。

木轨的施行,只有趁着老爷子还在的时候,才可以实施。

就像是之前的诸多计策,新以工代赈,军政分离,摊丁入亩,高产作物,科举改制。

这些都不是一下子就可以立即开始。

还需要一段漫长的准备过程。

番薯至少得种一年,才能产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