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177 皇帝送命题 (二合一)(5 / 8)

比了之后还去问大臣如何。

毕竟能不能比得上,你心里面没点逼数吗?

沈忆宸是万万没想到,朱祁镇会如此的没有逼数,而且还把这道送命题留给了自己。

至于为何说是送命题,原因就在于皇帝问了出来,臣子谁敢说你丫的远不如唐太宗?答案自然就只剩下拍马屁一条路。

人人都喜欢听马屁,却人人都厌恶拍马屁者。

并且能问出这种问题,皇帝未必就真没有自知之明,一旦选择睁眼说瞎话,就有阿谀媚上之嫌。

太假了,同样会被皇帝所反感。

真话不敢说,假话不能说,还有朝中众大臣看着,这不是送命题是什么?

礼部尚书胡濙见到这一幕后,就与阁臣马愉对视了一眼,双方瞬间心知肚明。

看来是呈上去的那份沈忆宸揭帖起作用了,小皇帝正处于叛逆期,此子在西北战事上“否定”了三征蒙古的战绩,又在西南战事上“质疑”了二征麓川的效果。

一次大放厥词也就罢了,第二次还敢在揭帖上阐述政策,简直就是自寻死路!

如今就算是成国公朱勇在此,也无法挽回沈忆宸在皇帝心中的印象了,这道送命题就是最好的证明。

全场鸦雀无声,钱习礼跟王英脸上都流露出担忧神情。但碍于经筵场合跟帝王尊严,他们不可能帮沈忆宸回答问题,也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

只能说伴君如伴虎,沈忆宸还是太年轻,没有领悟到什么叫做天子威严!

此时沈忆宸脑海中思维疯狂运转,想着该如何给出一个最为合适的答案。其实这个问题并不是朱祁镇一人提出过,早在几百年前宋太宗赵光义,也很没有逼数的向大臣问过。

当时一名叫做李昉的大臣,用了一句诗回答:“怨女三千放出宫,死囚四百来归狱。”

这句诗引用了一个典故,那就是当年唐太宗在春节前夕,把关押在京师的死囚召来,与他们约定如若能在来年秋天自觉归狱服刑,那么现在就能放他们回家,与亲人一起共度春节。

结果到了次年秋天,数百名囚犯都主动投狱,无一人潜逃。为了表彰这批死囚的诚信,唐太宗下诏赦免了他们的罪责。

典故的本身是为了宣扬唐太宗的德政,就连死囚都能心悦臣服被感化,后世还有哪位帝王能做到如此“内圣”?

听到这句诗词,赵光义也明白过来,自己是远不如唐太宗。

李昉可以用诗句来暗示,沈忆宸却明白自己不能这样做。因为他已经知道之前感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