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124 国之大事(二合一)(6 / 7)

懒得说。他很清楚日后在京师运作,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总不可能开口向成国公要吧?

“沈公子,事情已经谈妥,我将走海路快回福建告知叶老大。另外许家在江西的货仓也积压严重,需要尽快运出,否则丝绸什么的都会损坏。”

“嗯,此事尽快,卖与倭奴赚取银子后,从江浙湖广多购买些粮食囤着,今年会是个寒冬。”

沈忆宸提醒了郑祥一句,还好江南地区购买粮食比较方便。

“小的明白。”

郑祥连原因都没问,现在沈忆宸在他们眼中自带智者光环。

“沈公子,我离去之后,苍火头跟王能还是留下为好,防止雪聆阁那群人报复。”

“嗯。”

这点沈忆宸也没有拒绝,确实自己身边需要一些武力,光靠个阿牛不够。

事情交待完毕,其他也没有什么好说的,沈忆宸就返回府中读书。乡试秋闱过后,紧接着五个月后就是明年会试春闱,这段时间忙东忙西的,就连学业都被暂时放在一旁了。

只是这种静下心读书的日子没持续几天,九月初十天色还未亮,沈忆宸就已经穿搭整洁从房中走出,因为今天是定国公代天子祭祀祈谷坛的日子。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古代政权的合法性来源,基本上都会强调传承于天命,就连皇帝都自称天子。所以祭祀上天神明,就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仪式活动,各方面都不敢怠慢。

来到正堂,成国公早已等候在此,身旁还站着朱佶。

见到沈忆宸过来,朱勇看了他一眼,面无表情的说道:“准备出发吧,今日是祭祀大礼,你们两个切记谨言慎行。”

虽然这次并不是皇帝亲祭,但祭祀典礼依然规矩森严,不容有任何的差错,违者要予严惩。

就拿乾隆年间的祭祀举例,祭坛上字体不够工整、服装坐褥不够整齐等等细节小问题,工、礼二部尚书侍郎全被革职,主要责任人工部尚书还被流放边疆。

由此可见,古代祭祀的森严跟重要性。

沈忆宸跟朱佶二人都是第一次参与这种祭祀活动,成国公自然要叮嘱一句,否则到时候捅出篓子,就连皇帝都会震怒。

“谨遵公爷、父亲大人教导。”

话音落下,一道隐隐约约的钟声从远处传来,这是圜丘(天坛)斋宫的太和钟敲响,示意皇帝起驾动身。

当然,这次敲响并不是皇帝亲至,而是由定国公徐显忠代天子动身。同时其他参与祭祀的勋戚大臣们,也要动身前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