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两百三十四章 谜题解开了!(2 / 4)

从李元芳开始 兴霸天 3019 字 2022-02-14

的?”

李彦皱眉:“这两者都很重要, 只是我很奇怪,关中近些年缺粮,太子殿下早定了平粜之策, 为何此次还如此严重?”

丘英压低声音道:“太子殿下是一片好心,可近年来就没有不缺粮的, 头几回关中士族也就忍了,后来都开始从中渔利, 如今县衙放出的粮食,已是杯水车薪, 解决不了多少问题了。”

李彦眼中厉色闪动:“该杀!”

丘英叹了口气:“杀不得啊,但凡灾情严重,都是这些高门中饱私囊的机会,没有能免俗的。”

李彦清楚,这意思就是陇西李氏的子弟,也有不少发国难财的。

他微微闭了闭眼睛,接着问道:“既然关中灾情严重, 粮食稀缺,陛下此次为何没有去东都?”

“长安对于漕粮的需求太大了,偏偏黄河的这一段,河道狭窄, 又多暗礁,漕粮难运,陆路花销巨大。”

“而东都有洛水贯于城中,水路交通发达,是大运河的交通枢纽,一旦百官去那里就食,关中的压力会减轻许多。”

关中这片地方,是极佳的军事要地,但对于民生来说,其实并不适合作为一国都城。

尤其是长安这座超级大城,这个年代的百万人口,给关中造成了太大的粮食压力。

历史上这个时期,关中也受灾严重,李治和武后带着文武百官,去东都洛阳就食,太子留在长安。

不止是这一次,李治执政时期,七幸洛阳,武则天执政的二十一年时间,更是几乎全部在洛阳度过。

后来李隆基在对漕运采取新举措,使得长安粮食供应问题得到解决之前,也数次去洛阳。

这不是单纯的游玩,是地利因素决定的,想要百姓不闹饥荒,皇帝就必须带着百官去洛阳“讨饭”。

听了李彦的话,丘英苦笑:“元芳你看事情真是透彻,但是不是去东都,还有一个原因啊!”

李彦道:“政治中心东移?”

丘英点头:“正是如此!”

武则天时期,先后任命了五十六位宰相,而可查籍贯的,更是有三十九人是关东籍。

这与洛阳神都变为了大唐的政治中心,有着密切的关联。

李彦皱眉:“那按丘叔之意,陛下不去洛阳,是因为政治中心不需要东移了,现在朝中是什么情况?”

丘英露出不满:“你们出使的这一年,朝堂可不太平,李敬玄罢相,来恒入阁,江南士族折腾起来了!”

李彦眉头一扬:“来侍郎入阁?”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