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十四节(2 / 3)

国破山河在 华表 2127 字 2021-06-08

技术顾问,啥叫技术顾问,就是专门管人员问问题的,至少李厂长是这样解释的,因为每个人遇到问题都或多或少能从李卫这里得到答案和提示,李卫已成为兵工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众人眼里的军火通、大能人。

兵工厂原本有镇厂之宝,原国民党军东北兵工厂的标准军工生产小册子,可无奈兵工厂的人文化水平不高,无法理解其中的内容,某些化学名和技术名词根本无从了解,只能简单的生产一些普通的弹药,而这本军工册子到了李卫手里就不一样了,别人不懂,他可是懂的,什么雷汞之类的,他可是清清楚楚的知道是怎么回事,只是可以把以前学到的知识按着这本册子上的组合起来就成了军火生产的指导书了。

火yao的配比多种多样,普通的一硝二磺三木炭的黑火yao,可做化肥的硝酸铵,常规zha药*,专业的黑索金,特种zha药c4和塑胶zha药,这些配方李卫心理都很清楚,但是在这里,太行山的大山沟沟里,外面是鬼子重重包围,资源的极度缺乏,使李卫难为无米之炊,仅拿普通的化学原料硫酸来说,现代社会化学用品商店里几块钱就是一大瓶,想买多少就买多少,而这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硫酸,而在这个抗日战争年代,化工业普遍薄弱的中国,这个名字叫硫酸的什么东东,几乎听都没人听说过。

鬼子的封堵,国民政府的克扣,让李卫头都大了,没办法,只能从最基础的做起,以前学的化学都是从成品化学原料学起的,而基础的化学材料生产却是涉及不深。

临时组织一批对地质有了解的小队(说是小队,只是好不容易招来的几个凤毛麟角地质系学生再加上几个熟悉地形的山民),经过李卫的特别培训过后,能简单识别少数矿物后,出发了,漫山遍野的寻找各种天然的化学基础材料。

若不是有李卫,否则光是高锰酸钾和氯酸钾等名词都要难倒一圈人。

老天不负有心人,最终有人在一个死火山口附近找到了硫磺,硝也是在某个干涸的小溪坑里找到了,人的尿液里也可以提取一些氮合物,转化成硝。

大量的矿物材料被堆放在溶洞的某个洞室内,那些山民没想到这些平常不起眼的东西居然能对抗日有重要的作用。

碳粉非常好弄,取自山西大同的优质无烟煤经过炼焦后,反复筛细研磨,李卫专门设计出一套用木质和资质的火yao加工用具,并且在专门的一个溶洞室内,由熟练工人生产火yao。

经过不少实验反复验证过化学配方和比例后,李卫首先合成出了*,有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