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雄稍一商议。立即决定在当夜突围。一路东进一路南下。分兵而行----宋代的海运技术还不是十分发达。仓促之间想用海路把总数两万多的李军与宋军送回两淮。这个难度还是大了点。
走海路的人选很快定了下来。李的妻儿老小和重要将领的家眷当然都在其中。还有王文统等一干文官。也将由大宋骑兵保护着向东赶往胶州湾登船。但是在率领李军主力与志愿归宋的益都汉人百姓走陆路南下的人选上。主帅人选却出现了争执。虽然李的二伯李禄已经志愿担当这个责任并获的了王文统和曹世雄的支持。但李却死活不肯舍弃自己最后的主力。表示就算要死也要和军队死在一起。并向李禄说道:“伯父。你随曹将军他们走海路吧。我们李家老一辈就你一位硕果仅存了。要是你再在走陆路南下的路上遇到不测。侄儿还有面目去见列祖列宗?”
“走陆路太危险。要是你出了意外。老夫才是无颜去见列祖列宗。”七十多岁的李禄一口拒绝。并动情道:“大都督。还是你走海路的好。二伯已经七十多岁了。就算死在路上也够了。你还年轻。这样危险的事还是让二伯去做吧。”
“不行。正因为二伯年纪大了。才需要颐养天年。”李摇头。“走陆路餐风露宿。还要随时随的遭遇鞑子追击阻击。二伯七十多岁的年纪。如何能吃的消?”
“父亲。二爷爷。让我去吧。我年轻抗的住。”李的儿子李彦简也跳出来凑趣。但他的话音未落。李和李禄就异口同声的喝道:“屁大的孩子连毛都没长。滚一边去。”
“大都督。请让我说一句公道话。”曹世雄站出来说道:“大都督。就象贾少傅在信里说的一样。你这一次举事归宋在军事上虽然遭到失败。但是在政治意义上来说却不亚于我军当年重返汴梁旧都。现在只要你活着返回大宋。对大宋来说就是不亚于鄂州大捷的重大胜利。对中原汉人民心也将产生无可估量的影响。如果换成了老将军顺利撤回大宋----恕我直言。效果就差的不只一点半点。”
“大都督。曹将军言之理。”王文统也附和道:“只要你活着。就是中原汉人叛蒙归宋的旗帜。就是对蒙古鞑子士气的沉重打击。对忽必烈的威信打击也将是难以想象!所以说。为了我们光复汉家江山的大业。你应该把走陆路南下重任的老将“我是中原汉人的旗帜?”李若有所思。盘算良久后。李终于咬牙道:“好。我走海路!”无光。李军与大宋骑兵悄悄打开城门。兵分两路分别突围。士气低落的蒙古军虽然在合必赤、史天泽和张弘范等将领的率领下全力阻拦。无奈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