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满速尔带着他的六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开赴嘉峪关之时,荡起的漫天黄沙便早已惊动了嘉峪关角楼上的士兵。之后亦力把里大军来犯的消息迅速的被并报给了时任肃州兵备副宪的李端澄。
李端澄,字学溥,号知非,怀庆府武陟县大义乡(现在河南焦作武陟西陶镇)王顺村人,生于明正统十年(1445)五月十六日,卒于明正德十年(1515)正月十九日。成化七年(1471)中举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中进士第2甲77名。
李端澄自幼颖敏异常,潜心圣贤之学,为官清正刚直,不畏权贵势要,在任南京福建道监察御史时,他弹劾骄横不可一世的南京守备太监蒋琮,“人心大快”;都御史戴珊对他深为器重,委派他巡视京城京仓,清理天下黄册。后奉旨清理浙江军伍,他所到之处“摘奸剔、风纪振扬”。
李端澄在任甘肃兵备道时,协同左都御史、太子太保、巡抚王越于弘治十一年(1498)七月击破蒙古小王子部于贺兰山,获孝宗皇帝文绮银牌之赐;弘治十二年(1499),任陕西佥事,督理宁夏粮储,弘治十四年(1501)七月,小王子部犯河套,李端澄以调度军粮供应边军有方,升任甘肃兵备副使;弘治十六年(1503),擒获犯哈密之吐鲁番真帖木儿,再获孝宗皇帝文绮银牌之赐;正德元年,追击蒙古军于境外,武宗皇帝赐以白金文绮。为防御外敌,他“以嘉峪关要害,创二楼、增三墩,自是虏莫敢犯”。
对于军队的教育训练,李端澄亦十分重视,“边方武事虽急,亦不可不使之知学”,于是“创修武学大成殿及学舍百余间,以振起之”。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他升任云南按察使(掌一省提刑),此时宦官刘瑾擅权,“势焰薰天,公卿士夫多奔走纳贿,公独无所通。”因此得罪了刘瑾,遂罗织罪名,将其贬回陕西,且罚输边储军粮数百石(一石为一百二十斤),其时朝中大臣多有因此而致家境潦倒者。
正德五年八月,刘瑾以谋反罪名被诛,李端澄始获释,遂致仕东归返回家乡,此后他“适意林泉,纵情诗酒,课子孙以耕读,足迹不入府县之门,士论高之”。故何瑭在《按察使李公墓表》中称赞他“志于道德,而兼有功名之荣、富贵之乐”,“岂非士之得志于天下者?”。
﹋﹋
李端澄此人一生刚正不阿、建立军功无数虽未能登堂封侯但他却得以永远为后人吊唁,原因就在于他在嘉峪关的时候在这里修建了包括光华楼在内的二楼、三墩,极大的完善了嘉峪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