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一路上还是坑坑洼洼不断,一路走来都快把朱厚照给颠簸散架了,气得朱厚照发誓回去之后一定要好好想想水泥的制作方法,到时候把全国的路都修成现代的柏油路。
此时正是华北地区小麦的种植季节,去兴济的路上路过了无数的麦田,趴在马车的窗户上,看着外面无数农民的劳碌的身影,朱厚照不住的感慨农民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存的根基,在国家和民族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他们用一双双辛勤劳作的双手养活了这个国家的所有人,也是他们在国家遭遇劫难的时候挺身而出拿起武器保卫了国家,但是他们却从来没有获得过与他们的奉献相匹配的地位,总是被排挤在社会的最底层,默默的付出,默默的支撑着这个国家,可以说,他们才是最值得赞扬的人。大明,我朱厚照会让你走向世界之巅的,可歌可敬的农民啊,我会让你们过上幸福生活的。这一刻,朱厚照在心中立下了这个誓言。
车队一路南行,终于在下午傍晚时分到达了兴济。此时兴济县城外一片人山人海,兴济知县张茹为了为了博得皇后张氏的高兴,发动官府力量从兴济城里拉出了两千多人站在城外列队欢迎张氏回家省亲。“张国公,皇后什么时候到啊?”张茹在城外已经等侯两个多时辰了,却一直没有见着人,心里怎能不着急,这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问张国公了。张国公就是皇后张氏的父亲张岱,孝宗登基后,张氏被封为皇后。孝宗因为皇后的缘故,优待外戚,追封岳父张峦为昌国公,妻弟张鹤龄为寿宁侯、张延龄为建昌伯,为皇后建立的家庙也十分壮丽。张氏的父亲张峦,原只是一个秀才,以乡贡的名义进入国子监,也就是说从地方学校保送进了国立最高学府读书,成为国子监生。虽然如此但张岱的身份地位仍曾比较低,生活也颇为贫苦,一直到张氏被选为太子妃之后生活才有所改善。后来张氏被封为皇后,张岱也应为女儿的缘故,被加封为昌国公。自此张岱一跃成为兴济称里身份最高贵的人,知县张茹也对张岱恭敬有加。
“来了,来了。”不知道谁喊了一声,人群里立马出现一阵骚动。之间一队马车在大批官兵的护送下徐徐而来,显然是皇后一行无疑。
“安静,安静。”张茹看到人群的骚动,大为不满,大声喊道,“今天谁要是把事情搞砸了看我回去怎么收拾你们。”张茹在兴济当了几年知县,说话还是挺管用的,听到他的话人群立马安静了下来。“所有官员随我上前迎接皇后娘娘。”张茹大喊道,说完便领着一干官员上前而去。
“张国公,您先请。”张茹临走还不忘让张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