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一百六十一.民族(2 / 7)

秦朝所藏的书籍都付之一炬。再加上连年的兵祸才使得当时的文化和科技几乎倒退了百年。帝国建立以后,花了极长地时间才恢复过来。

而刘宏在回到了这个时代以后。在他登基以前,除了记录他在后世地学识以外,为了彻底融入这个时代,很是下了一番苦功学习当时的儒学,所以刘宏对儒学印象并不坏,至少儒学有很强地包容性和世俗性,所以才会被世人所接受,但实际上儒学在帝国始终都只是一层外衣,有名而无实。

刘宏在后世的时候,曾经有无数人咬牙切齿地痛恨董仲舒,认为他阉割了儒学,可实际上董仲舒为了迎合孝武皇帝,而使儒家学派走向帝国政治舞台所提出的大一统等思想,却是被敌对的学派法家的核心思想,而最后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过是孝武皇帝为了让法家上台而已,董仲舒一生终未得到重用。

因为历代战乱和清朝大规模禁毁书籍,刘宏在后世大学的时候,也只能通过一些发掘的史料进行研究,当他亲自学习了这个时代的儒学,并且在登基以后,可以从皇宫的藏书里看到各种保存下来的珍贵资料以后,才让自己结合原本的历史走向对儒学形成了客观的看法,刘宏依然坚持他的理念,儒学不能运用到治国的具体层面,因为儒学是用来治人的,它有其天生的缺陷,可是却可以用来补足其缺点。

用两千年后的眼光去批判帝国的儒学,刘宏认为对当时的学者并不公平,后世的人对历史进行批判是用来汲取教训经验,是用来自我改善的,而不是以讥讽的心态去埋怨前人,就如同董仲舒在孝武皇帝的策论文章,刘宏在看了起原文以后,始终认为那是当时顶尖的政治主张,除了儒学对科技一贯的轻视以外,其他都算得上无懈可击,没有人可以开创沿用千年,万年的学说,尤其是当他们受限于身处的时代和生产力限制,儒学最大的功能便是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时代和法家一起为统治者提供一个相对高效的统治模式,自帝国建立以后的儒皮法骨的模式一直沿用了两千年,如果没有西方文明的崛起,或许这种模式和王朝兴灭的稳定循环仍将持续下去。

在刘宏眼中,儒学和法家是被皇权所阉割的,儒家所坚持的民本,法家所坚持的反对贵族世袭,都是被皇权所阉割的,所谓儒学阉割民族血性毋宁说是统治者在阉割被统治者的血性,而儒学则是最合适的工具,只不过当这个工具被皇权异化以后,压过了皇权而已,或者说和皇权合二为一,不分彼此。

不过尽管如此,刘宏还是认为儒学至少在历史上对中国有着促进作用,撇开实际并不使用儒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