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雒阳城外,一处隐秘的庄园内,南华带着手底下的方士们将青州运来的海盐精炼以后,在里面掺入起他们过去炼丹时用的铅汞,当然混入食盐里的量绝对不会被人发现。
如今整个帝国的科研体系在刘宏的规划下,分为了三部分,最大的自然是太学这所帝国类似后世综合大学的最高学府,里面的学者分为各个院所研究百家学问,在总结了帝国之前一千多年的知识体系,再参照刘宏给出的他所记得的小学到高中部分的数理化等资料以后,目前帝国的学者们已经编出了一套完整的基础学科教育体系的书籍,不过眼下市面上普通人可以购买到的也仅限于初中以前的书籍。
在太学里,帝国各地的学者只要通过审核就可以在太学拥有博士或教授的称谓(全是古代就有的称谓),可以得到朝廷拨下的专门款项用以进行研究,而眼下这一政策只对百工以及实用技术类的学者开放,至于众多研究儒学经义的学者则享受不了这个待遇。
而依托太学的太研院,则是聚集帝国顶尖的学者和工匠,按照刘宏的一些构想进行需要长期投入的项目研究,同时拥有最严密的防护力量。
而太学和太研院以外,便是属于刘宏私人工坊名下的研究院,这里面大多数是在研究一些利于立刻转化为实质性生产力的技术,当然除此以外,这些地方有时也会进行一些不方便外人知道的事情。
在原本历史的轨迹里,南华应该作为张角传说中的师父而存在,但是当刘宏在建宁三年以后发布的征召方士令中,这位年近四旬的方士出现在了刘宏面前,由于沉溺于各种丹药学中而忘了本名的他以南华之号在刘宏手底下的方士中和左慈,于吉并称三仙,三人各有所长,但是南华的性格最为阴郁而且狠辣。喜欢进行**研究,以测试各种开发地药剂。对此刘宏并不以为意,反而为南华提供了大批外族奴隶以供给他进行试验,为此南华成了他手底下进行在帝国传统里被视为各种不人道医学研究的头号方士,而和南华一起地那些方士也多少在精神方面有些偏执,可以说在这处庄园里进行医学研究的方士全是漠视生命的冷血者。
很快数千斤的盐里面全都混入了微不可查的铅汞物,对此已经熟门熟路的一众方士做得已经颇为利索,对他们来说将海盐精炼以后混入这些东西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作为研究丹药出身地南华当然知道铅汞对人体的坏处。不过他不是个喜欢寻根探底的人,这些食盐天子究竟要用在什么地方,和他并没有太大关系,他所关心的只是这个月地奴隶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