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汉族,炎黄贵胄,五千年不变!(1 / 5)

?我们先做一个假设,如果中国北方真的发生了大规模的民族融合,那么突厥语民族(匈奴、突厥)、蒙古语民族(鲜卑、契丹、蒙古)、满语民族(女真、满州),应该和汉族有相同的共有Y染色体类型分布。

但我们研究R1a1、C3c、O2b三个染色体类型,却发现,汉族人中找不到这三种类型的Y染色体。

首先说C3c,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金力院长的数据库里有560多个北方汉族样本、1200多个南方汉族样本(2004年时),里面居然没有一个C3c,而在外蒙地区的蒙古人中,这个比例为17%,在哈萨克族人中为12%,在图瓦人中24%,也就是在突厥语和蒙古语民族人口中出现频率都特别高!而560多个汉族和1200多个南方汉族人群样本中,竟然没有一个是C3c,基本排除了历史上突厥语、蒙古语民族和汉语人群的大规模融合,至少在父系上的Y染色体中找不到证据。

其次再说R1a1,这个是中亚突厥语民族特有基因,在乌兹别克人中为20.1%,在维吾尔族人为16%,在Hkoton人中为80%以上,而在汉族人中,没有发现R1a1,汉族人中有将近1%的R1和P*,但不是R1a1,而是他们在1.5万年前的远亲,中亚突厥人的R1a1出现在1600?00年,对汉族的Y染色体类型多样性的贡献为0!

最后说O2,O2在560个北方汉族人出现的频率为零,一个也没有找到,而在满族人中,为23%,在中国朝鲜族中为44%,在韩国朝鲜族中为32%,在日本人中为30%。完全可以排除北方汉族和满语民族、朝鲜语民族的融合可能。在南方汉族人1200个样本中,有非常少的O2,但不是O2b,虽然可以检测到,但是也应该看到,在泰国O2(不是O2b)为63%,在壮族中,O2为36%,南方汉族的O2必然是来自这些民族,而不能隔着北方汉族来自东北亚地区。(也许这也可以证明满清和日本是多么类似的凶残,韩国人日本人和满清又是多么的无耻,至少基因上看,三者的血统有亲缘关系)

简单说,汉族有R1没有其子类型R1a1(M15),不可能来自突厥语民族!!

有C3(M217)但没有其子类型C3c(M48,这个是成吉思汗的基因,已经通过测定其后代而确定),不可能来自蒙古语民族!!

不要说O2b、O2a,就是其总括类型O2(M95)北方汉族都没有,不可能来自满语、朝鲜语、泰语、马来语民族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