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沙还是最后于囚禁中自尽身亡,但当时世人认为,虽然不能救回白无沙,但孟聚已是竭尽全力了,所以,世人评价,皆以为征北侯虽是武夫,却是位重情义守言诺的君子,可托大事。”
李功伟微微颌首。又问:“但朕亦有疑惑,伪朝授予征北侯一品高位,命其统掌北疆兵赐封侯,如此重赏不可谓不深厚。但纵使如此,征北侯还是抛弃了伪朝,归顺吾朝,这好像又跟卿先前所言征北侯重恩义的说法并不相符啊。”
萧何我微微躬身:“陛下明鉴。有此顾虑确也是有道理的。但依微臣浅见,却觉得此事也是可以解释的。”
“嗯?远志你说。”
“吾朝上应天命,志在一统中原,乃刘汉的真正继承人,普天之下的汉人皆知吾朝方是中华正统。征北侯心怀正义,向往正统。弃鞑虏而奔大唐,此乃弃暗投明的义举。吾朝与伪朝之别,是衣冠礼仪的华夏正朔相比鞑虏腥骚,黑白分明,高下立判。这是正邪之分,是胡汉之争,征北侯身为汉人。在此大义问题上,征北侯舍小恩而取大义,立场无可指责,陛下岂能将吾朝与那鞑虏之朝相提并论呢?”
李功伟“嗯”了一声,却还是在望着萧何我,萧何我说得好听,把大唐与北魏之争说成大义之争,是汉胡之争,所以孟聚的选择不过是选择正义而已。算不上背叛。但这些事,作为高位者的李功伟却是心里有数,大唐与北魏之争,争的是天下,动的是刀兵,那都是实打实的利益争夺。说胡汉之别、大义名分,那不过是为了出师有名。忽悠下面的将士卖命的理由,为君者却不可过沉溺其中,忽悠得连自己都信了。李功伟虽然也常说“胡汉之别乃大义之争”这类话,但他自己却不怎么相信。因为他知道。“大义”这玩意,说白了其实就是操纵舆论罢了,而言论控制权在江南士族阶层的操持中。对江南士族的品行,李功伟是不敢抱太大希望的,那些士大夫们,他们今天可以说忠君报国是大义,明天也可以说昏君无道天下皆可杀之,这也是大义反正,只要符合他们的利益,他们就一张嘴,爱怎么说就怎么说。自己提出的“大唐乃华夏正统”、“胡汉之别乃正邪之争”这个议题因为吻合了江南世家和士人的优越心理,也符合他们扩张江北获利的利益要求,所以得到朝野一致的赞同,被奉为“大义”,李功伟也被奉为“天赐大唐的圣君”,但李功伟并没有因为受到吹捧而自我膨胀得冲昏了头脑自己不可能每个政策都符合士族阶层利益的。当某天,自己的政策触犯了他们的利益后,今天的士族能把自己吹到天上去,明天他们也能把自己踩到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