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怕是连慕容破都头疼。倘得起的话,你不妨来我这边如何?
我们东平陵卫跟金吾卫只是盟友,不是他们的下属。打完了这仗,我们就要回北疆去了。我就不信,那帮人还有本事把手伸到北疆来报复你?当然,我们庙小,比不得金吾卫的财大气粗,怕是要委屈李帅一阵了。”
李赤眉却是很高兴,连连点头固所愿也,不敢请也李某愿追随大人羽翼,为大人打马开路,效死厮杀”——在李赤眉看来,孟聚气度宽宏,用兵如神,平生所见枭雄,再无第二人能与他并肩的。东平陵卫眼下还不是很强,但孟聚这么年青又能打,又坐拥一支劲旅,在这个乱世里,要出头是很容易的,将来就是割地封王也不足为奇。何况,他又是汉人军头,跟随他,总比加到金吾卫这帮鲜卑贵族扎堆的地方好。
至于李赤眉的另一个担心——即金吾卫战力孱弱,在这场战争中最终可能无法取胜的顾虑,他压根就没提起。亲眼在战场上见到了孟聚,李赤眉立即就,这场战争,金吾卫赢不了。有了孟聚和他麾下东平强兵的加入,金吾卫的兵马就补上了的短板——何况还有的倒戈加入呢?
整整一个镇的近万边军兵马成编制地被歼灭、投降——此消彼长,李赤眉不敢自大地说这是对拓跋雄的致命打击,但起码也是影响战局的大逆转。
既然决定了归降,李孟二人都是实干的人,也不废话,很快就进入正题。孟聚问李赤眉李帅,勿怪我得罪,你手头可靠的、真正能掌握起来的人马,到底有多少?”
“斗铠队的一百多号人,我平时视若手足,同吃同住,对他们,我是有把握的;骑兵营从管领到伍长,都是我亲兵放出去的,也不会有问题;步兵的四个管领,一个是我的同族,一个是我老乡,另外那两个管领也不会碍我们的事。麻烦的是我们的旅司马,他是上面派下来的,可能不会跟咱们走——镇督放心,那些不肯跟咱们走的人,咱们让他跟拓跋寒走就是了。”
要临阵倒戈,易帜换旗,这无论在时候都是一件重大而危险的事。不是说把旗子换一面就行了,还得做很多细致的准备工作,倒戈不成反倒被忠心原主的士兵们反弹干掉的将领,历史上可是屡见不鲜。
李赤眉久在军中,十分明了其中关键:关键是要把部属们煽动起来。以后,他立即召集心腹军官们,开诚布公地跟众人说了当前的处境:金城丢了,大军的后路被断,辎重和粮食都被夺了,拓跋寒都督也死了,大军处境艰难。
就算运气好,大家能绕过金城逃的话,结局也不会好,因为拓跋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