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四百五十一章 叫最有性格的刺儿头听话(2 / 5)

一下这个话,接着眉头一皱,“咱们现在谈《八佰》别跟我以前的作品扯,行不行?”

对,这个《鬼子来了》就是姜汶以前的作品,谁都知道。

可是,人家老佟领导为什么要提这个电影?

《鬼子来了》这部电影好不好?

当然非常好了,怎么会不好呢?

可是,这部电影就愣是没有在我们国内上映。

为啥?

其实,就这部电影来说,并没有给真的封死喽,这部电影后来是去了日本上映,如果是真的封死的话,那么,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怎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

有一个小问题。

这部《鬼子来了》确实很有新意,就镜头运用来说,从黑白最后转换成了彩色,只是这么一个镜头,便冲击力极强了。

死了,才真正看清楚了这个世界吗?

不知道是不是这个意思,但整部电影的创意确实够新,够强烈。

但是,这部电影里面……真的把对岸给黑的太很了。

当然了,还有里面突出的是当年的农民的愚昧。

关于这个愚昧的事情,姜汶这货还是有说法的。

“剧本我到了地方才真正的定下来,这是因为我们从当地的老乡那里听来了许多有意思的故事,也就是说,这剧本来的东西不是要骂人,而是当年就这样的。”

这是姜汶自己的解释。

其实,我们大家心里都明白,当年确实就是那么回事。

清末民国,那个时代的识字率是低的不能再低了,文盲占人口至少九成以上。

以这样的情况来说,就日本侵华的最初阶段,有些地方干脆就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在他们看来,不就是换个人当皇上吗?

不就是换个人收税嘛。

在许多农村地方,真就是这样。

表现出了一种,对国家没有什么归属感的意识。

那么,现在呢?

老佟说了一个有趣的事情,“你们这回又怎么回事?又不骂老乡了?又开始说有很多人其实是很有爱国心的?四行仓库那个事情就算是不出现,那许多人也知道抗日?”

这个说法很有趣,正好跟当时的《鬼子来了》相反。

关于这个问题,算是一个小焦点。

李康那边也想知道知道,而姜汶很有趣,把目光投向了王誉的身上。

“没错呀。”王誉这货也很有意思,直接就……

这到底是什么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