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八章 第六节 节外生枝(1 / 4)

?次日,丘宇上朝后,带了化过妆的柳倩,到军中的兵器营库。路上,丘宇问:“当今世上,厉害的火器名家可有哪些人物?”柳倩神秘地道:“你猜?”丘宇正是不知,道:“我可猜不出。”柳倩笑道:“有个人你可是很熟的,他的世家与当今火器最出名的烈火老祖有一比。”丘宇想了想,自己熟的可没几个,醒悟道:“可是唐大哥?”柳倩道:“是啊,我的火器,还是他教的。”说着拿些东西出来。

丘宇道:“怎么他从未用过?”柳倩道:“这东西,岂可乱来?他本是个内敛之人,且无强敌之下,更不会用。这是他给我防身的霹雳火珠,用力往地上一扔,可烧三丈内的人,但不会烧死人;这是唐家的火雷神,拉着引线,可连续喷出无数火弹,但也是用来防身,只能伤人皮肉;这是响雷炮,只响不炸,吓人用的;只有这个,开山雷,才是真正会杀人的,五丈之内,决无生还!不过,我这个是假的,我仿造的,只能炸两丈。”

丘宇又道:“那烈火老祖的呢?”柳倩道:“恩,最厉害的东西,跟这开山雷的威力,差不了多少吧。当然,唐大哥他们,不到危急关头,是不会露出看家本领的。”

对于历史记载的火器,丘宇倒是很明白。

在最初的战争中,使用的火器无非两类:用火yao作推进力的箭,即火箭;火球类火器,类似今天放的烟花,长距离烧伤敌人。

而最早使用管形射击火器,是在唐末宋初。真正意义上的射击火器,则在1259年,在安徽寿县(当时叫寿春府),制作成功突火枪,但当时还是用巨型的竹子做枪筒,内置火yao子弹,是射击原理的最初运用。

金属火铳的制作,根据明朝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东宁伯焦玉为《武备火龙经》所写序言,推断为公元1355年,即还在元朝,当时的火铳,应当说是火炮,重达千斤。

到了明初,实际已出现手持枪,尤以凤阳造洪武十年(1377年)铜铳为最,口径17毫米,长270毫米,重约1.24千克,外型酷似抗日战争时期的“驳壳枪”。只是这枪容易向后喷火。

丘宇与柳倩进了兵营里的火器制作坊,是丘宇意料中的失望,只比民间完备些。

经过三天的画图,等制作时丘宇却发现冶炼出来的铁不符合要求,含碳量过高,且含硫量也高,铸的部件脆而易断。明代发现的金属不多,丘宇又花了两天工夫,使用合金的办法,将金属材料的硬度提到能满足制造火铳枪的程度。

拿柳倩带来的开山雷试了五个,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