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
李世民拿着王琦送来的奏折,面露沉吟之色。
科举制度虽好,但是却被豪门世族之人把持,早已成了豪门子弟的晋升途径,寒门子弟根本没有出头之日。
性命籍贯封存?
会在考卷上,留下各自熟悉的痕迹?
渐渐的,李世民放下了手中的奏折,抬头道:“宣杜如晦,房玄龄魏征觐见。”
“是。”
一炷香后。
杜如晦三人大步走入。
“臣参见陛下。”
“三位爱卿免礼,你们来看看这个。”
李世民挥了挥手,便将王琦送来的奏折,交给了他们三人。
杜如晦三人先后传阅。
三人的脸上,同时露出惊疑之色。
李世民缓声道:“今日没有君臣,你们优化不妨直说,我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杜如晦沉吟道:“这不可能吧?”
房玄龄:“很有可能!杜大人不妨想想,如今朝中氏族子弟的官员有多少。”
魏征点头附和:“虽说前些时日,安王殿下大闹了一场,我们也在各大世家手中,截取了一些利益,但是相对而言,朝堂之上的官员,却并未清理多少。”
“只要有这些官员在,他们的族系就会逐渐壮大,失去的利益,早晚会再度获得。”
说着,魏征目光看向李世民,“陛下,臣觉得安王殿下的提议大有裨益,不如尝试着更改这一次的科举制度。”
“将所有参加科举士子的信息全部封存,只凭文章才华择优而用。”
“不过,有一点不得不防,那就是这些士子,是否会在文章之中,留下暗号。”
“所以,这一次负责科考之人,必须慎重选择,至少世家子弟的官员,不能参与其中。”
杜如晦摇头道:“魏大人的想法很好,但若是如此,那些人必然会有所抵触,倒不如给他们一两个名额,安抚一二。”
“如此一来,既可保证朝堂安稳,又可以层层递进,逐步消除他们在士林中的影响。”
李世民沉吟不语,房玄龄拍手道:“杜大人言之有理,不过此事还要好好谋划一下。”
见李世民几人看来,房玄龄笑道:“名额可以给他们,但是必须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不能引起他们的警觉与抵触,否则朝堂不稳。”
“再者,我们可以借助着这次机会,验证一下,这些人是否当真会如此行事。”
“倘若他们真的挑选各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