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王夫之。
第三名,余姚黄羲之。
这三人在历史上的名气那是真的相当大,论学识,明末清初没几个人能跟他们相比。
只可惜,明朝亡了。
他们这些拒不事清乃至失志抗清的明遗民结局都相当的凄凉。
没办法,历史上,明末清初生不逢时的人实在太多,他们空有一身本事也只能悲剧收场。
当然,这会儿就不一样了。
大明正逢盛世,正是他们的用武之地。
每次会试结束,那都有人欢喜有人愁。
榜上有名的,那自然是扬眉吐气乃至欣喜若狂。
榜上无名的,那就只能唉声叹息又或下次继续努力了。
还好,这会儿就算不能金榜题名,想要当个官谋个差事还是很容易的。
现在大明到处都需要人,举人也相当的吃香。
而且,当举人的步入仕途也不是一点前途都没有,只要办事得力,升六品乃至五品都没问题。
数日之后,很多落榜考生都已经在商议是不是响应朝廷征召,直接步入仕途算了,而上榜考生则来到皇极殿前参加殿试来了。
这次殿试的题目就三个字,平天下!
文科理科都一样。
泰昌的目的就是告诉这些考生,大明要平定整个天下,大家要做好打大仗的准备。
至于如何平天下,各人有各人的理解,各人也有各人的见解。
泰昌也不怎么管,每次他都关注理科有没有什么奇才,有奇才那就点为理科状元,着力培养。
至于其他人排名如何那都是徐光启和毕懋康等人的事情。
殿试结束,徐光启和毕懋康等人正在那里拼命的阅卷呢,泰昌却是坐在龙椅上皱眉沉思。
接下来就是真正的平天下了,到底应该从哪里开始呢?
世事就是这么的凑巧。
他正坐那里皱眉沉思呢,曹化淳突然捧着份电报疾步走上来,附耳低声道:“皇上,西大营急报。”
西大营?
泰昌接过电报一看,眉头不由一展。
西大营总督卢象升奏报,他已经率军拿下喀布尔了,正准备跟波斯帝国谈判呢!
很好,那就从中亚开始吧,这边也是时候准备出征了。
泰昌当即命曹化淳派人招来了张之极和徐允贞,细细交待了一番,命他们去跟波斯帝国谈判。
第二天一早,他又带着孙承宗来到了武备城,来到了武器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