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狱。
魏忠贤面如寒霜,呵斥道:“在这帝王脚下,竟敢聚众谋反,尔等真是胆大包天,咱家劝你们尽早招了,免得受些皮肉之苦”
“魏狗,你想屈打成招?”
魏忠贤冷哼一声道:“咱家接到的密报,便是你们聚众辱骂当朝首辅,不是谋反还能是什么?”
“我们只是讨论学术,何时辱骂过当朝首辅,你莫要血口喷人!”
魏忠贤不信他们的反驳,也懒得跟他们瞎比比,毕竟他可不是守规矩的文官。
于是,他对着身边人说道:“动刑吧,什么时候招了,什么时候停下!”
“是,厂公!”
紧接着,这地方便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咒骂声,还有那凄厉的惨叫声。
足足二十多个官员被抓,在整个大明历史上都是罕见的。
不过,因为给的聚众谋反的罪名,倒是让那些不知情的官员,一脸迟疑。
要说聚众谋反,也不是没有可能,但你在京城聚众谋反,还去的都是一些京城小官,这就不太说的过去了。
不过,有些官员还是高高挂起,许多自持正义的官员,气的七窍生烟,连夜写奏章弹劾魏忠贤。
当朱由校接到如雪花片一般飘过来的弹劾奏章的时候,也神情凝重了起来。
王承恩站在一旁,时刻关注着朱由校的表情,心中有些窃喜。
他和魏忠贤虽然业务并不重叠,一个管理宫内的内务府,一个掌管东厂,看似大家没有竞争的必要。
但他看着魏忠贤做事沉稳老辣,颇受陛下的欣赏,事业蒸蒸日上,一时间也有种嫉妒心作祟。
现在,看到魏忠贤捅了这么一个大篓子,心里还是忍不住窃喜。
朱由校看了几个弹劾奏章,大意都是弹劾魏忠贤随意抓人,栽赃陷害,屈打成招,恳请陛下为天下计,为社稷计,惩处魏忠贤,释放被冤的臣子们。
朱由校的眉头紧锁,放下这些奏章,吐了一口浊气,说道:“王承恩,你觉得魏忠贤做的对吗?”
王承恩正在走神,突然听到陛下问他,愣了一下,才回道:“陛下,奴婢以为,此事事关重大,还应当与各位大臣商议一二。”
朱由校心念电转,想到了很多事。
这些大臣之所以上书弹劾,应该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兔死狗烹之感,害怕以后这种事落到自己身上。
其二,想要趁机拔除厂卫,因为厂卫是文官头上一把刀啊。
既然他们想要好处,那朕也能从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