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明义道:“其一,兵祸连年,致使田地荒芜。”
“其二,元军屡过扬州,每过皆鸡犬不宁。”
“其三,扬州百姓从至正元年起,便到处流亡。”
“即使有地,也无法耕种。”
听到这话,朱元璋不紧眉头一皱:“有地不种,还叫什么农家?咱小时候乡邻即使明天要死了,今天也还在田地里劳作呢。”
面对朱元璋的质问,鲁明义却道:“臣,当时不在扬州。”
而一旁的吕昶,则急忙来到了朱元璋的身边,拱手弯腰道:“臣,明白原因了。”
朱元璋立马问道:“那你说。”
吕昶道:“两个字,苛政!”
“四十多年前,臣刚到户部,就看到元廷每年加租,比如一亩地能打出两担谷子,各种租却能收到三担有余。致使百姓越种地越贫穷,越勤劳越无望。”
“久之,都不愿种地了。”
“到了至正八年,朝廷的赋税竟然收到了五十年后,一直收到了百姓的孙子辈了。”
听着这话,朱元璋则问道:“你还记得那些赋税的名目嘛?”
吕昶道:“大半记得。有人丁税、田亩税、割头税、秋税、冬税、工税、器料税、五禽税等等,大约三十多种吧。”
“就这还不算一年四时三节,以及元帝、元后、太后及嫔妃的生辰节庆。”
“到那个时候还要另外加收税赋。”
听着这话,朱元璋立马问道:“民情如此不堪,朝廷再蠢,也应该调整朝政啊!”
可吕昶却无奈的说道:“朝廷为了剿灭义军早已不顾一切了,为征军费,只能是杀鸡取卵,劫财于民。再加上各地贪官污吏从中取利,暗中加征。”
朱元璋道:“怎么个加法?”
吕昶道:“比如,户部颁旨,万岁节要到了,朝廷每户人家孝敬五十钱,此旨传到州府,便会是一百钱,传到县镇,便会是一百五十钱。”
“等到衙门官吏下来收取的时候,便是两百钱。”
“最终上缴给朝廷的,连十分之一都不到,大部分都落到了各级官吏手中了。”
朱元璋一拍桌子道:“官吏为何如此的贪暴?难道衙门里就没有清官了嘛?”
吕昶无奈的说道:“苛政之下绝无清官!”
“因为朝廷早就断了官吏们的饷银,为官不贪,自个儿也会饿死啊。”
听着吕昶的这些话,在场的众人都是触目惊心。
而朱元璋则对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