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分析着如今的局面。
可汤和却说道:“可能更快,如果我是陈友谅的话,我就不做休整,命令所有步骑全部上船,于航行途中休整,这样又可以节约三天时间。”
李善长无奈的说道:“大帅北上已经二十多天了,自从大将军亲率大军前去救援后,便再无大帅的消息,也不知道如今怎么样了,何时回来,真是让人担忧。”
听着李善长的话,一旁的刘伯温、汤和皆是面露担忧之色。
北面那脱脱可是五十三万的大军,大帅深陷重围,局势可想而知。
即便有大将军齐衡前往救援,可如今局势如何还未可知,想来那种情况也是凶多吉少。
如今加上洪都沦陷,可谓多事之秋了。
李善长叹道:“唉,真不该去啊。”
看着只顾着叹息的李善长和刘伯温,汤和却直接说道:“我的想法是,三军立刻登船,航至上江三岔口,占领有利地形,准备迎击陈友谅。”
“不管大帅能否赶回来,陈友谅都不会等我们,如今也只有先行准备,到时候如果大帅赶回来了,正好。如果回不来,我们也要想办法对付陈友谅。”
可那李善长听着汤和的话,却犹豫的说道:“如今大帅和大将军都不在,这样有些不妥吧?”
可一旁的刘伯温却说道:“没什么不妥的,大帅走时将兵马节制大权交给了大将军,大将军走时将大权交给了汤帅,如今既然汤帅认为妥当,便没有什么不妥的。”
说完,刘伯温当即表明自己的态度,说道:“汤帅,如今事态紧急,你可先行调集大军准备,我们再等三日,如果三日内大帅和大将军都没有返回,我们就只能自作主张了。”
汤和闻言,看了看一旁的李善长,道:“那好,就这么办。”
说完,转身便离开了中书省。
两日后。
金陵渡口。
朱元璋等人乘坐着战船返回到了金陵地界。
刚刚下船,朱元璋便立马对着身边的常遇春说道:“四弟呀,这样,你先赶回去,告诉所有人到城门口迎接小明王,咱和明王随后便到。还有,让所有将士全部登船等地,早一刻是一刻。”
此时的朱元璋也很清楚,在耽搁了这么久的时间后,城中的众人估计早就等急了。
还有那洪都城,还不知道是什么情况了。
闻言,常遇春没有丝毫的犹豫,直接说道:“遵命!”
说完,便带着一些人接过渡口几名将士递来的马匹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