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不起那种消耗。”
她说的这种情况确有其事。
众所周知,李中堂是一个特别热衷于引进先进武器的大员,可以说他是我国所有王朝中最热衷于先进武器的高级文官。
话说在1874年,李中堂就购买数十挺加特林式多管机枪装备淮军。
在当时,清廷军队这种加特林机枪也叫格林快炮。
后来清军发现这种机枪威力太猛,很喜欢那种威力,又曾经采购量,就连八旗禁卫军都在1881年装备8挺加特林式多管机枪。
后来李中堂在英国的武器展览会现场,他一下子就被被威力巨大的马克沁枪深深的吸引住。
马克沁看见有人对自己发明的枪感兴趣,便马上跑到李中堂面前,开始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一番。
之后,还在李中堂的面前进行一番展示,以表现这款枪的威力。
伴随着一连串急促而密集的枪声,远处一个高大粗壮的大树被扫射折断。
一下子让李中堂目瞪口呆,没想到这枪如此厉害。
随口问了一句‘这枪一分钟能打多少发子弹?’
当得知一分钟能打600发时,又连连摇头。
并告诉眼巴巴等着他买枪的马克沁:“这个枪,子弹打得太快,我们清政府买不起那么多子弹。”
由此,可以看出李中堂的眼光还是比较长远的,因为,他看清了清政府面临的现状。
在刚结束的南北内战,加特林的威力也是有目共睹。
但它也存在一个问题:它的最大弱点是射手在战场上由于激动和杀红了眼而不能控制自己,会发疯似得把手柄转动的越练越快,造成机枪卡壳或爆膛。
北军之所以能获得胜利,一方面是北方将领的指挥得当,北方经济实力远大于南方。
还有人宣称,是因为当时北方掌握一种可以大量消灭南军的秘密武器——加特林机枪。
但真实情况和加特林机枪并没有什么极大联系,主要的南方没钱,毕竟打仗比的是烧钱。
光是北方联邦军的本杰明·巴特勒将军首先购买应用于彼得斯堡前线的12 架加特林机枪,南方军就望尘不及。
一分钟600发的射速,不是大户人家根本消耗不起。
苏羽耸耸肩:“谁告诉你我要卖给私人的?我要卖的自然是那些有钱的国家,不过因为冶金水平的原因,暂时还是实验室的东西,等到冶金水平得到提升,再想办法。”
“好吧,看来你不但是一个科学家,还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