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有个孩子且贫困的农村家庭来说,要同时供养所有的孩子都读书是相当困难的,所以当最小的沈玉萍也到了最晚要读书的年龄岁时,才读到初中二年级的大姐不想看着父母为难,就以不想继续读书为借口,主动退学回家跟父亲母亲一起干农活操持家务,以便让弟弟妹妹们能够有机会继续把书读下去。
沈家兄弟姐妹个,除了大姐初二退学回家帮助父母务农外,另外4个在母亲的支持下,也都至少读到了初中毕业,大哥读书成绩一直很好,年代初中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了中专师范学校,毕业后一直在老家镇上中学当数学老师;二姐脑袋瓜虽然也很聪明,但因为初中时痴迷上了看小说,导致成绩平平,初中毕业后没能如愿考上中专或高中,无奈回家务农;二哥则是努力上到了高中毕业,但因当时高考升学率太低,高考失利后,也打包回到了家里。
沈玉萍是老小,家里的农活做的很少,即便跟着哥哥姐姐们去地里干活,也就只能当个不添乱的小助手,所以,一直以来,母亲都是希望沈玉萍都是以读书为主的。
在临村小学读完五年级后,因村里的教学水平有限,升学率低,大哥托关系把沈玉萍的学籍转到了镇上,此后沈玉萍就在大哥的督促下度过了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的学习时光。
因为学校离家有十几里路,那个年代乡镇还没有通车,仅靠走路回家需要个多小时的路程,而大哥已经在镇上成家,不用经常回父母家。所以沈玉萍在父亲的扶持下很快的学会了踩单车,每周末回家爽爽的享受两顿母亲做的炒菜,周日下午再带一大包袱一周的吃食,通常是馒头加一罐子母亲给做的营养咸菜(比如虾酱炒鸡蛋),偶尔的也会有几个肉菜馅的包子打打牙祭,当然了,有时候也会去大哥那里蹭一顿好吃的。
那个时候学校虽然有集体食堂,不过大多是为老师们服务的,学生们大都是从家里带吃的,然后用一个小包裹或者铝饭盒装上,由班委每天统一收了到学校食堂里大锅加热了吃,个别家里条件好的,也可以去食堂买着吃。
初中时的沈玉萍还是副假小子的模样,性格也是大大咧咧的,常年一头短发,每天课间课后跟一帮子男同学打打闹闹,跑跑跳跳的,尚不知烦恼是何物。
初三上学期,老师开始了解各位同学未来的方向,依据沈玉萍当时不上不下的中等成绩,老师预估沈玉萍能考上个技校就不错了,但沈玉萍确是一门心思想考高中,然后考大学。
老师告诉沈玉萍:依照你现在的成绩,能考上技校就已经很理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