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148章 朱元璋大惊!(2 / 3)

后,北方经济顷刻被江南带动起来。

朱棣并非只会带兵打仗,治理地方的眼光也都颇为毒辣。

除了水陆开辟之外,陆地道路建设,在各地方都在紧锣密鼓建设,许多地方的官道,一到雨雪天,便车马无法前行,对此各地方也开始平铺石子路,以促进交通运输。

钟山皇陵、皇宫,各地方的孔庙、祭坛等,也都在抓紧建造。

工部的汇报相对来说要相对繁琐许多,特别在汇报工程的时候,更是繁琐且枯燥,但这些都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关乎到民生,国防,祭祀等方方面面。

不得不说,华夏自古以来就是基建大国。

但就是在这些工程当中,容易滋生贪腐,朱雄英一边听着工部的汇报,一边在心里寻思着,要怎么让这些工程建设更加一目了然,减少其中的贪墨……

几个部门汇报完毕,接下来便是财政的大头,户部。

户部尚书赵勉出列,汇报的事情很多很杂。

牵扯到了田地,户籍,赋税等问题,这其中的重中之重,便是明年的春耕。

对于这个问题,朱雄英也是非常的关注。

因为他想要在明年春耕的时候推广红薯的种植。

当今世道,虽也称得上是太平盛世,可古人的所谓太平盛世,指标是极低的,一个灾殃到来,依旧有无数人食不果腹,会有无数人成为道旁的森森白骨。

而农民又是最保守的群体,更何况是这个时代的农民,对他们而言,即便眼下天象反常,又发生了大旱,种麦子极有可能颗粒无收,他们也绝不敢轻易种植其他的作物。

就是朝廷鼓励他们种也不行,因为那一亩三分地,就是他们一家人的命根子。

所以推广红薯,即迫在眉睫,又不可野蛮行事。

这也是朱雄英下一步需要思考的问题,他要考虑的事情还有很多……

一个小朝会整整持续了一天,直到深夜。

朱雄英整个下来,直接头晕脑胀。

此刻的他,终于明白为什么历史上那么多皇帝,圣明之君寥寥无几,因为想要当一个圣明之君,真的很累很累。

与此同时,他也越来越佩服老爷子。

老爷子如此勤勉,竟还能如此高寿,在这空挡里,还有抽出时间来生了那么多的儿女,称之为天选之子,毫不过分。

年末的小朝会结束,接下来还有一个大朝会,便进入年底休沐日。

拖着疲惫身子回到东宫的朱雄英,案台上依旧摆着一大摞的奏疏,这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