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107章 孙儿的选择是……(2 / 5)

吗?”

朱雄英闻言,微微的摇了摇头。

朱元璋看了眼朱雄英,继续道:“这个问题你不知道也正常,毕竟你也是刚刚接手,咱告诉你吧,今年两个省的大水,三个省的大旱,北边和西南几次大的战事,基本上耗去了朝廷收入的十之六七。”

“现在户部的存银已经不足一百万两,而各省的库银更是亏空得一塌糊涂。亏空最少的省份是十多万两,亏空最多的陕甘已经是一百多万两!朝廷稍一催促,地方的官员们就加倍到百姓身上盘剥,弄不好,就是民怨沸腾!”

“一旦减免了江西的赋税,明年朝廷的财政恐怕就更加困难了!”

听罢,朱雄英一下子怔住了。

他没有想到,如今看着各方面都欣欣向荣的大明朝,财政方面的困难,竟是如此的严重。

此时听老爷子寥寥数语便如诉家常般娓娓说了出来,这才明白老爷子为什么一开始会发出那样的感叹。

一个国家最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便是税收。

对于这个,朱雄英之前有过专门的了解。

明和历代一样,仍是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农业税、田赋是国家最大的财政进项,辅之以丁赋、差役。

明代初行两税法,田赋分夏税、秋粮。

大明成立之初,为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对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户籍、土地状况进行了清查,编造了记载户籍的“黄册”和记载土地状况的“鱼鳞图册”,作为征收赋税的依据。

明朝的税收制度是朱元璋本人亲自制定的,朱元璋所制定的这套制度参考的是唐朝时期的两税法以及宋朝的税收制度。

真的了解过洪武年间的税收制度,就会知道朱元璋是真的非常替低层的百姓考虑。

按照朱元璋的规划,明朝实行的是定税制,即在洪武年间,就把天下税赋应该交多少给规定好了,以后再开垦土地也不增加税收,这样算下来,耕地越来越多,人口越来越多,而税收没有增加,那么均摊到每个老百姓头上的税收是减少的。

他不希望朝廷对百姓征太多的税,于是他还把正税定得非常的低。

经过老爷子精密的计算,如果按照这套税收制度运转下去的话,明朝一年的税收刚好等于明朝一年的财政支出。

然而他在登基初期,想得还是过于美好了,后来他才意识到,朝廷还有许多非正常情况下的开支,例如军事行动、赈灾、修建大工程等等,一旦这些情况出现,朝廷就会捉襟见肘。

这让朱元璋也只能加印宝钞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