饵团,而下钩则捏了个只有指尖大小的小号鱼饵,手腕一抖,再次抛了下去。
因为鱼饵的个头调整,这一杆的钓目从之前的三目,上升到了五目半左右,张扬对这点钓目细节差异也不在乎,眯着眼睛死死的盯着浮漂。
就看到冷不丁的噗一个接近两目的顿口没有前奏的出现,张扬手腕一抖,提竿刺鱼!
嗖!细微的破空声响起。
钓竿弓起,很快就传来了让钓鱼人热血沸腾的呜呜呜呜呜响线声音。
大花鲢的力道是非常大的,张扬4+3的钓组应付起来倒也不怕切钩,杆子角度弓起之后基本就等于成功了一大半,耗时三分钟,成功将第一条花鲢给溜翻拉到了脚边。
因为赛前就制订了钓花鲢的策略,这一场张扬用的抄网头就比较大了,50公分口径不说,网兜还要长一整圈。
张扬右手端着杆子,左手抓着抄网瞄准了鱼头一探一拉,走你!
大花鲢成功入抄,开杆鱼稳了!
看到隔壁钓手开杆中到了第一条大花鲢,原本心里对比赛很有把握的徐骁,瞬间感觉不托底了。
妈蛋,明明俩人都在钓浮主攻花鲢,结果人家先上鱼了,这可不是个好兆头。
对钓鱼运动有深入了解的高手都知道一个浅显的道理,鱼吃饵,只是表面现象,哪怕只给了一口后续不咬钩了,也不一定就是窝点里只来了一条鱼。
无论野外还是黑坑,或者养殖水库,鱼多数都是成群活动的。
在开口觅食之前,多数都会在食物周围转悠。
抛开极少数偶然因素运气成分之外,先中鱼,多数就意味着窝点里的聚鱼情况要比没中鱼的隔壁钓手强许多。
心里有点着急的徐骁,这次没有继续调整吃铅,而是直接将钓组上的浮漂取了下来,从漂盒当中又找了个漂肚最大的三号漂换上。
想要靠加快频率增加投饵量诱鱼已经来不及了,必须加大浮漂浮力,这样才能更大的载饵!
换了更大的漂之后,徐晓直接将双钩饵料的个头增加到接近野鸡蛋大小,远远看去,每次抛竿,钓组上饵料都是老大的一坨。
如果双方都没发窝的话,可能这么调整还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现在临时更改,效果就有点差了。
别人窝子里已经初步聚集了鱼群,饵料雾化也持续进行,想要把别人窝子里的鱼抢过来,难度非常大。
用一句老话来说,一步赶不上,步步不撵趟。
比赛时间进行到了第四十八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