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侍郎,度田一事多少也与他相关。而燕王本身参与其中更代表了皇上对此事的重视,也就是承乾还太小,不然太子参与就更显示陛下的决心了。”长孙无忌装着不甘心的样子,好像这事便宜了李林。
但他的心思怎么瞒得过李世民呢,或者说他也没想瞒李世民,这话一出口就成阳谋了。
因为他说的确实很有道理,这种大事有皇子参与,更能显示皇帝对此事的重视程度,下面的官员才不敢随便应付。
而李世民现在成年的皇子就只有李林一人,所以这事可以说是非他莫属了,除非没人提,只要有人提,这差使李林就推脱不掉。
李世民想了想,这度田一事,执行难度很大,李林鬼点子多,说不定让他参与有奇效。
至于李林会因此得罪多少人之类的,则不在李世民的考虑范围内里,李林又不是太子,要那么多人望来做什么。
只要有他李二挺着,谁还敢动李林不成。
于是事情便这么定了,燕王李林任度田使,主管度田的一切事务,御史大夫魏征任副使协助
李林处理度田事务。
当然这只是名义上的,实际上管事的还是魏征,李林只是皇权的代表。
圣旨传到李林这里时,李林都已经麻木了,这个李二一天天都给他拉仇恨。
这次居然让他主管度田,这是要他得罪全天下的世家豪族啊。
虽然熟悉官场的知道李林应该只是挂个名,主事的应该是魏征,但保不齐有不熟悉的啊。
唐朝任侠之风这么浓,说不定哪天李林就挨暗箭了。
李林急急忙忙的往太极宫赶,结果在朱雀门就给拦下了,李君羡直接给他宣读了李二的旨意,又调拨了一个五百人队护卫他的安全,至于面圣推脱什么的就别想了。
算起来李林加九锡给了五百虎贲,这会又调拨给了他五百卫兵,加起来整整一千人,在长安这种地方握有一千兵马那可是了不得的宠信了。
要知道李二自己发动玄武门的时候,手上的私兵也就一千余人。
度田一事魏征应该是早有准备,因而只过了三天魏征便上了一道《度田疏》,李二看了以后大为满意,下旨按上疏执行。
派往各地的度田令都是考中了明经科的预备官员,此次度田成果牵涉到他们的评级,因此大多都十分卖力。
而且《度田疏》上还建议度田令度田之地一定不能在其籍贯地,因为贞观时期的科举,甚至整个唐朝的科举跟寒门的关系照样不大。
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