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何看来,这个新上官连抛车都没见过,就敢夸下海口,实在是没有一丝严谨之意。
沈青山自然是见过抛车的,虽然没有见过抛车发射,但看起外形就能对其性能有一个大致判断。
只是他觉得如果能有个对比,那么将会更加直观。
很快,抛车被推了出来。
其抛竿两端自固定横轴处大致三七分,长端挂着弹袋,短端下垂众多绳索。
沈青山请示大都护:“大都护,能否命其发射?”
大都护一挥手。
立马有两伙士兵冲了上来,熟练地操作着抛车。
大楚已经有了制式弹药的概念,随抛车一起推出来的有十几块大小均等的石块,看样子重约斤。
两名士兵把石块装进弹袋中,随后所有人一齐拉住另一端的绳索发力。
一声大吼,石块被抛出大约百来步远。
发射完毕后,士兵开始有些气喘,必须得休息恢复体力才能再次发射。
这也是为什么抛车每刻钟只能发射一次的主要原因。
沈青山看完后,简直有些不忍直视。
大楚的工匠们已经初步学会应用杠杆原理了,但是这种应用还非常粗糙。
纯凭人力驱动。
沈青山叫来大匠,在地上给他画出一张新式抛车的构造图。
又是一顿连比带画,让其明白具体制作方式。
大匠开始漫不经心,认为一个官老爷怎么会懂军械制作。
但是越听眼睛越亮,凭借专业水准,他能看出沈青山的设计较老式抛车要省时省力许多。
他不懂科学这个词,不然就该大呼:这也太科学了!
大匠迫不及待地叫上自己的手下,开始动手施工。
由于原材料充足,整体制作也不复杂,不一会就造好了。
士兵将新式抛车推了出来,与老式抛车并排而立。
新式抛车较老式抛车最大的不同在于,其抛竿比例大致为:,短端坠了一颗大石头。
大都护看到新式抛车眼中有些疑惑,他甚至不知道这个新式抛车该如何发射。
大都护不知道,士兵自然也是一脸茫然。
沈青山上前指导士兵拉住长杆尽头的垂绳,将长杆拉下,卡在底座的一个卡槽处。
由于杠杆原理,只需两个士兵就能轻松拉下长杆。
接着向改造成弹框的弹袋中装填石头。
待装填完毕,沈青山亲手抡起一柄木锤。
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