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妙无比。”
龙莎解释道:“这东西也是可以做化肥。”
“化肥?”宋缺不解。
“可以让农作物增产的东西,类似于粪肥,不过效果更加高效快速,一亩占城稻合理使用化肥,可以增加一帮倍的产量。”
“一倍产量?”宋缺又被刷新了世界观。
龙莎提议道:“要不要去基隆附近的移民新村看看,应该有刚要收获的占城稻。”
“好。”
离开了化工厂,马车一路向西。
路过河谷村,宋缺掀开窗帘布,看着田野上一片片大豆,杆子上已经结满了硕果累累的豆荚。
“这里是去年年初建立的乡村,下一个村子才是去年九月份移民过来的,他们的占城稻差不多可以收割了。”
不知不觉又走了三公里路,马车停在了河谷西村的村门口。
民兵队长李光宗等人正带着民兵,在农田上收割着占城稻。
龙莎并没有惊扰其他人,只是派人让该村的宣讲官一切照常,她带着宋缺来到一片稻田。
二月份的基隆温度已经非常高了,中午有26摄氏度左右,这个时代的东亚,零度等温线在黄河一线。
流求几乎90%的区域处于热带,也就基隆处于亚热带,而且是不明显的亚热带,冬季和后世的岭南差不多。
因此流求各地全年可以种植占城稻。
看着金灿灿的稻穗,宋缺不用称量,都知道这一片占城稻亩产非常不错。
宋缺笑着摇摇头:
“怪不得你们愿意先占领流求和建安等地,占城稻在南地可以一年三熟,又有化肥增产,只要南地开发好了,一亩地生产的粮食,相当于北地六亩之粮,天下何愁不定。”
龙莎没有否认,她说了一下去年的一些情况:
“流求去年的粮食生产确实不错,115万亩稻田,一共生产了325万石稻米、96万石豆子。”
“官库有多少?”宋缺关心的问道。
龙莎换算了一下单位:“稻米大概在127万石,豆子有52万石。”
宋缺默然了,他知道这些粮食,如果没有人革联,就会被地主豪强吃下,而且农民别想温饱。
来到村子里面,他看着村民修建的水泥库房,一些已经晒干的稻谷,堆积如山的囤积在仓库里面。
以往这种景象,只能出现在地主的家里面。
龙莎难得文邹邹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听到这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