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到这份名单之后,郭嘉挥退长史,招呼荀攸和荀彧过来观望。
哪怕荀彧这位道德君子,都难得偷闲下来,放下公文来到郭嘉这边。
这份乡试全国前百强的名单,不仅有名次,还有各科目的分数。
只是一眼,他们就认出了他们中意的那位考生。
“诸葛亮!”
“是他没错!”
“不错嘛,乡试全国第一!”
郭嘉等三人有些颔首赞许。
“只要他在会试发挥正常,我敢断言,会试前三甲必定有他一席之地!”郭嘉淡笑道。
荀攸颔首:“按照陛下的意思,前三甲状元、榜眼、探花,将直接成为一郡之长啊!还真的是一步登天!”
“此举有些拔苗助长了,应当放到县令位置磨练一下。也好看看到底是否名副其实。”荀彧皱眉说道。
郭嘉笑道:“陛下此举,我是赞同的。以乡试试卷的难度,想必会试会更难。能达标之辈,都是经国济世之才!”
··· ········
“若是成为太守之后,弄的怨声载道,只是纸上谈兵之辈,我们立刻撤掉即可。”
荀攸说道:“比起以前的察举制,如今的科举至少是公平公正,也是真才实学的表现。”
荀彧想了想,颔首赞同了,倒是他有些保守了。
对诸葛亮评价一番之后,他们看向下方其他人,诸如司马懿、陆逊、陆绩、庞统等人的名讳,也进入他们的视线。
能成为乡试全国前百强的士子,显然是站在读书人巅峰的存在。
这些都是汉朝未来的栋梁之才,说不定其中还有他们的接班人。
当然。
如今毕竟只是乡试,他们发挥再好,也要保持到明年二月份的会试落幕才行。
否则的话,若是临阵意外,结果还是完蛋了。
毕竟会试高中之后乃是进士,这个身份可比举人强太多了。
而且很显然,会试的考试试卷,会更加难,堪称地狱式难度。
到时候乡试前百强的士子,最后不知又会留下多少人。
是保持原名次,还是升降了?亦或者心理素质不行落榜了?
种种可能都有!
郭嘉、荀彧和荀攸三人,看过太多天之骄子崛起,也看过很多天才陨落!
不走到最后,不成功,天才也有夭折的可能!
这么一想,他们倒是有些期待会试了,那时候真的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