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十七年》:“右领差车与左史老皆相令尹、司马,以伐陈。”又是相二官,而非相楚王。惟《襄公二十五年》:“崔杼立景公而相之,庆封为左相。”则似真以相名官者。《定公十年》:“公会齐侯于夹谷,孔丘相。”杜氏解曰:“相,会仪也。如‘愿为小相焉’之相。”《史记·孔子世家》乃云:“孔子为大司寇,摄相事。”是误以“傧相”之相为“相国”之相。不知鲁无相名,有司寇而无大司寇也。将军《春秋传》:“晋献公作二军,公将上军,太子申生将下军。”是已有将军之文,而未以为名也。至昭公二十八年,阎没女宽对魏献子曰:“岂将军食之而有不足。”正义曰:“此以魏子将中军,故谓之将军。”及六国以来,遂以将军为官名,盖其元起于此。《公羊传》:“将军子重谏曰。”《梁传》:“使狐夜姑为将军。”《孟子》:“鲁欲使慎子为将军。”《墨子》:“昔者晋有六将军,而智伯莫为强焉。”《庄子》:“今将军兼此三者。”《淮南子》:“赵文子问于叔向曰:‘晋六将军,其孰先亡?’”“张武为智伯谋曰:‘晋六将军。’”又曰:“鲁君召子贡,授之将军之印。”而《国语》亦曰:“郑人以詹伯为将军。”又曰:“吴王夫差黄池之会,十行一嬖大夫,十旌一将军。”《礼记·檀弓》:“卫将军文子之丧。”《史记·司马穰直传》:“景公以为将军。”《封禅书》:“杜主者,故周之右将军。”《越世家》:“范蠡称上将军。”《魏世家》:“令太子申为上将军。”《战国策》:“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汉书·百官表》曰:“前後左右将军,皆周末官。”《通典》曰:“自战国置大将军,楚怀王与秦战,秦败楚,虏其大将军屈丐。至汉则定以为官名矣。”相公前代拜相者必封公,故称之曰相公,若封王则称相王。自洪武中革去丞相之号,则有公而无相矣。即初年之制,亦不尽沿唐宋,有相而不公者胡惟庸是也,有公而不相者常遇春之伦是也,封公拜相惟李善长、徐达,三百年来有此二相公耳。魏王粲《从军行》:“相公征关右,赫怒震天威。”《羽猎赋》:“相公乃乘轻轩,驾四骆。”相公二字似始见此。
司业国子司业,以为生徒所执之业,非也。唐归崇敬授国子司业,上言:“司业义在《礼记》‘乐正司业’。正,长也。言乐官之长,司主此业。《尔雅》云:‘大版谓之业。’按《诗·周颂》:‘设业设虚,崇牙树羽。’则业是悬钟磐之и虚也。今太学既不教乐,于义无取,请改国子监为辟雍,祭酒为太师氏,司业一为左师,一为右师。”诏下尚书集百僚定议以闻。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