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就算收费,2块钱购买一次,也需要被购买500万次,收益达到1000万元,在扣去给平台的分成,交税,给小姜、杜采歌、其余的音乐制作人分成后,华宇娱乐才能勉强收回成本,乃至略有盈利。
而现在的乐坛,有几首歌能在收费期内达到500万次的购买量?
所以“第一次”很可能不是那个宗胜新歌的对手。
毕竟天亿娱乐抽风地投入了至少1500万来宣传宗胜和那几个小鲜肉的新歌,地铁、商场、各栋大楼电梯里的广告位,到处都可以看到宗胜那俊美的脸蛋,以及他的新歌名字“戴面具的男孩”。
杜采歌轻叹一声,开始专注地搬运。
等他停下来,起身活动活动的时候,已经到了下午1点。
没记错的话,“第一次”应该是在12点全平台上架销售。
那么到现在,销售情况怎么样了呢?
杜采歌点开他常的“爱乐”播放器。
在“爱乐”音乐平台上,“第一次”的首个小时购买次数是:792次。
“爱乐”是大华国最大的音乐平台之一,在这里的购买次数和下载量很有代表意义。
在这里购买次数不高,在别的平台只会更少。
一首新歌如果选择单平台发布,那么通常能谈到更高的销售分成,更高的上架定价。
但是姜佑曦在乐坛只是一只小虾米,别人对他不感兴趣,华宇娱乐也宁愿走薄利多销路线,先把姜佑曦的名气打出来,以后再选择单一平台发售单曲。
华宇娱乐本想着,有“歌王歌后的御用音乐人倾情打造”这种广告语,再加上限时免费,能够吸引到不少路人。
结果路人们根本不买单。就算是免费的,也没多少人选择购买下载。
不过杜采歌并不意外。
现实就是这样,音乐人的号召力远远比不上当红歌手。
如果是在当年,发新歌的时候用“林可”这个名字去宣传,可能还是会有点号召力的。
就比如,在地球上,某个歌手请到方文山、林夕写歌,应该还是会拉到一波关注。
可现在,满级大号“林可”已经废了,而小号“海明威”还在新手村,没发育起来,还只能在网文领域呼云唤雨。
虽然说,看网文的网民和喜欢听歌的网民之间是有重合的,但毕竟针对性没那么强。
而另一方面,哪怕当初华宇娱乐与粟睿、彭斯璋、段晓晨等歌王歌后有过几次互动,让这些歌王歌后的粉丝勉强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