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却在城下,两人遥遥相望,心里五味杂陈,说着说着话,不禁悲从中来,双双失声哭泣。
史书中并没有记载,王世充和窦建德两个人,到底对谈了些什么内容。可想而知,二人曾经都是虎视中原的枭雄霸主,也曾苦心孤诣,筹划打败唐军,一统江山,成为天下之主。然而,最后的结果,窦建德成了阶下囚,王世充即将成为阶下囚,而且都是败给了李世民这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
之所以将窦建德押到阵前,李世民就是要告诉王世充,不要再抱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出城投降,是他目前唯一的选择。紧接着,李世民释放了战俘序列中的长孙安世,让他进入洛阳城,向王世充当面陈述夏军战败的全过程。事实上,李世民这是在向王世充下最后通牒,敦促他赶快投降,不然就大举破城。
现在的王世充,真的是焦头烂额,内外交困。如今的情况是,打又打不过,守又守不住,可王世充又不甘心就此认输,不想向李世民投降。一时间,王世充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怎么办呢?王世充便召集诸将,商议对策。
这个时候,王世充所面临的问题,与李密当初面临的选择,一模一样。先前,北邙山兵败,瓦岗军主力损失殆尽。李密起初的想法是,退守洛口仓,东山再起。可惜,事与愿违,由于邴元真的变节投敌,致使洛口仓落入王世充之手,功亏一篑。如今,风水轮流转,现在轮到王世充面临选择,他也作出了和李密一样的选择。
王世充召集诸将商议,尽管此时他已经一败涂地,但他还是想要最后垂死挣扎一下,谋求一丝希望。王世充的想法是这样的,洛阳不要了,率领城中剩余不多的军队,全力冲出唐军的包围,南走襄阳,占据一席之地,借机休养羽翼,以便日后东山再起,与李唐王朝相抗衡。
其实,王世充表面上是与诸将商量对策,实际则是要让他们站队表态,希望他们跟着自己,冲出洛阳,前往襄阳。没有想到,一听要南走襄阳,众将的反应,莫衷一是,纷纷表示反对:
吾所恃者夏王,夏王今已为擒,虽得出,终必无成。 (《资治通鉴》)
诸将对王世充说道,咱们所依靠的力量,无非就是夏王窦建德的十几万大军。可是,现如今,窦建德都已经被唐军生擒。更何况,洛阳城外,唐军大兵压境,我们能否冲得出去,还是个未知数。即使真的突出重围,到了襄阳,在外无强援,内无雄兵的情况下,又能成什么气候呢!
一句话,人心已经散了,面对唐军的兵临城下,郑国上下,人人都丧失了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