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我不敢苟同。”
“而且你会错意了。”
“以工代赈,并不仅仅只用于水利旱灾,同样也能用于兴建利国利民的工程上,且不说大秦各郡县的道路问题,还有关东城墙修缮,以及一些失修的水利,这些都是可以消化灾民的,何以非得要临时起意?”
“不过你说的的确有几分道理。”
“我方才沉思了一下,关东跟关中不一样,没有那么多存粮,也习惯了朝廷赈灾,所以可在受灾之地推行缓税。”
“暂缓民众的税赋,允许民众到丰收之年再补交欠下的税赋,另一方面,朝廷也会为灾民提供种子和农具帮助灾民尽快恢复生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若是这些灾民自己都不积极的治灾,那这样的子民大秦何以继续留着?”
“大秦也养不起这么多无用之人。”
“法不可动。”
“秦法规定民人不得私相逃荒而致民力流失,须在官府政令之下由乡官率领实施,只要大小官署恪尽职守,任何灾祸都能得到妥善解决。”
“这才是修人事以胜天的意义。”
说完。
李斯已无心再听计然等人狡辩,直接宣告这次商议结束,同时让小吏将这次商议对话悉数记下,等整理好再呈给陛下。
见状,其他人也没有再言。
而后互相拱手道别。
随后各自回到了各自官署。
扶苏也并未在丞相府多留,他这次前来,主要便是想看一下朝廷官员对秦法的态度。
只是结果令扶苏心惊。
朝廷很多官员都对现有秦律有不满。
一直在有意无意试探改变。
最终争执的其实还是道路之争。
行王道还是法制。
朝臣中很多官员,都趋于行王道,只是过去碍于始皇威言,将这个心思压下了,眼下天象异变,这让不少人又开始蠢蠢欲动起来,试图从各种角度进行试探,以改变朝廷方向。
一时间。
扶苏只觉压力山大。
他早就明白过来,大秦是走不了王道的。
一旦走上王道,就会跟现有法制产生冲突,到时朝廷上只会内争不断,时间稍长,秦廷恐要自溃了。
想到这。
扶苏眼神却是坚毅起来。
既然朝廷中有这么多官员别有用心,那他就当如嵇恒所说,直接挥舞扫帚,将这些人给扫出去,霍清一个干净的朝堂,只是想将这么多朝